泽泻叶
《中华本草》:泽泻叶
拼音注音
Zé Xiè Yè
英文名
Leaf of Oriental Waterplantain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isma orientale (Sam.) Juz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
原形态
泽泻,多年生沼泽植物,高50-100cm。地下有块茎,球形,直径可达4.5cm,外皮褐色,密生多数须根。叶根生;叶柄长达50cm,基部扩延成叶鞘状,宽5-20mm;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,长5-8cm,宽2-10cm,先端急尖或短尖,基部广楔形、圆形或稍心形,全缘,两面光滑;叶脉5-7条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,长10-100cm,花序通常有3-5轮分枝,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,轮生的分枝常再分枝,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,小花梗长短不等;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,尖锐;萼片3,广卵形,绿色或稍带紫色,长2-3mm,宿存;花瓣倒卵形,膜质,较萼片小,白色,脱落;雄蕊6;雌蕊多数,离生;子房倒卵形,侧扁,花柱侧生。瘦果多数,扁平,倒卵形,长1.5-2mm,宽约1mm,背部有两浅沟,褐色,花柱宿存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南及河北、新疆、河南等地。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皱缩卷曲,展平后完整者呈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宽卵形,长6-12cm,宽4-8cm。两面均为绿色或黄绿色,先端锐尖或钝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全缘;叶柄长20-30cm。呈细长圆柱状,基部稍膨大成鞘状。质脆,易破碎。气微,味微酸、涩。
化学成分
叶含维生素(vitamin)C及矿物元素锰、钙。
性味
味微咸;性平
功能主治
益肾;止咳;通脉;下乳。主主治虚岁劳;咳喘;乳汁不下;疮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大风,乳汁不出,产难,强阴气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壮水脏,下乳,通血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泽泻叶
拼音注音
Zé Xiè Yè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泽泻"条。
化学成分
含少量维生素C(<10毫克)。
性味
①《别录》:"味咸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咸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慢性气管炎,乳汁不通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大风,乳汁不出,产难,强阴气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壮水脏,下乳,通血脉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复方
治虚劳:生泽泻花叶(切)五两。以水三升,煮至一升半,去滓,下羊肚、葱,豉等于汁中,煮羹香热,任意食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泽泻羹)
临床应用
治疗慢性气管炎:取泽泻全草干品1两,每日3次煎服,10天一疗程。据384例观察,总有效率为89%,显效率占30%。止咳、平喘、化痰作用均较明显,但疗效出现多在第4~5天。对单纯型、喘息型及并发肺气肿的病例,疗效无显着差异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金沙
- 水飞蓟
- 蛇葡萄根
- 蝮蛇骨
- 礜石
- 多叶花椒
- 野芋叶
- 地红子
- 刺柏
- 小百部
- 升药底
- 眼镜蛇
- 狼把草
- 罗锅底
- 钻秆虫
- 龙虾
- 象皮木
- 巴巴花
- 竹节海棠
- 费菜
- 滇西风毛菊
- 石首鱼鲞
- 马槟榔
- 花蝴蝶根
- 素兴花
- 姜黄草
- 獾骨
- 大树甘草
- 鞭打绣球
- 色赤杨
- 山姜花
- 云芝
- 蟋蟀
- 野漆树根
- 旋花
- 杉材
- 梓实
- 小金挖耳
- 红色新月蕨
- 芦荟
- 鹿梨
- 杉寄生
- 石凤丹
- 急性子
- 东北红豆杉
- 艾片
- 冬瓜藤
- 锈钉子
- 红须须
- 毛麝香
- 咸酸蔃
- 燕子尾
- 驴肉
- 虎头兰
- 蓝叶藤
- 蜈蚣
- 红皮云杉
- 石楠
- 野鹅脚板
- 腥藤
- 白花映山红
- 苦地丁
- 山藤藤秧
- 铁苋
- 鼹鼠
- 錾菜
- 金狮藤
- 犁头尖
- 榆仁酱
- 田葱
- 绿豆
- 慈竹气笋
- 百灵草
- 藤黄连
- 娃娃鱼
- 烂茶叶
- 野猪肉
- 伸筋藤
- 香叶子
- 狗核树
- 椰子瓤
- 香胶木根皮
- 画眉草
- 红丝线
- 黄芩
- 绒仙人球
- 香茅
- 假鹊肾树
- 蝮蛇
- 云南莲座蕨
- 鸡嗉
- 凤仙
- 桑蠹虫
- 醉魂藤
- 野烟叶
- 窄叶飘带草
- 佛手柑根
- 紫背草
- 唐古特青兰苗
- 柳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