柞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柞木根
拼音注音
Zhà Mù Gēn
英文名
root of Japanese Xylosma
出处
出自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Xylosma congestum (Lour.) Merr.[Croton congestum Lour.;X.japonicum (Walp.) A.Gray;X.racemosum (Sieb.et Zucc.) Miq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,洗净,切片晒干备用,亦可鲜用。
原形态
柞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大,高2-10m。枝干常疏生长刺,尤以小枝为多。叶革质,互生,具柄,长3-10mm;叶片广卵形、卵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2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两面无毛,边缘有锯齿;侧脉4-6对。花雌雄异株,总状花序腋生,长1-2cm,有柔毛;萼片4-6,卵圆形;无花瓣;雄花有多数雄蕊,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,位于雄蕊外围;雌花花盘圆盘状,边缘略成浅波状,子房1室,有2侧膜胎座;花柱短,柱头2浅裂。浆果球形,直径3-4mm,成熟时黑色,先端有宿存花柱。种子2(-3)颗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平原、丘陵地、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解毒;利湿;散瘀;催产。主黄疸;痢疾;水肿;肺核咯血;瘰疬;跌打肿痛;难产;死胎不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2-18g,鲜品60-120g;或烧存性研末酒调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复方
①治黄疸,水肿,关窍不通:柞木根四至六钱。煎服或烧炭兑酒服。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②治痢疾:柞木根三两。煎汤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③治肺结核咯血: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。水煎服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④治瘰疬、鼠瘘:柞木根、何首乌、九子连环草、夏枯草、母猪藤、昆布、海藻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草木便方》:治黄疸,鼠瘘,难产,胎死腹中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除湿,行肝络。治血气腹痛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水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柞木根
拼音注音
Zhà Mù Gēn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,秋后挖取根部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柞木皮"条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黄疸,水肿,痢疾,肺结核咯血,瘰疬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治黄疸,鼠瘘,难产,胎死腹中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除湿,行肝络。治血气腹痛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水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(鲜者2~4两);或烧存性研末酒调。
复方
①治黄疸,水肿,关窍不通:柞木根四至六钱。煎服或烧炭兑酒服。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
②治痢疾:柞木根三两。煎汤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肺结核咯血: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。水煎服。(《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》)
④治瘰疬、鼠瘘:柞木根、何首乌、九子连环草、夏枯草、母猪藤、昆布、海藻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高原蚤缀
- 黑皮跌打
- 猪心
- 柏树
- 椆树桑寄生
- 炸腰果
- 斑点虎耳草
- 白勒
- 白桂木根
- 中华石楠
- 白楠木
- 白沙蒿
- 渐尖毛蕨
- 钉耙七
- 掌叶蓼
- 高粱泡
- 鬼箭羽
- 豆麻
- 八角莲叶
- 黄金凤
- 柏树果
- 草红藤
- 黑风散根
- 雕爪
- 报春花
- 斑叶兰
- 掌叶半夏
- 高粱火焰苞
- 白屈菜
- 白狼毒
- 抓地虎
- 稻草
- 黑穗石蕊
- 白沙糖
- 斑鸠菊
- 白檀根
- 白沙虫药
- 柞树叶
- 落葵
- 龟肉
- 革叶蓼
- 稻槎菜
- 竹兰草
- 粘山药
- 鬼毛针
- 黑大艽
- 黑沙蒿根
- 猪脑
- 扁豆藤
- 拔毒散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止咳草
- 钓竿柴
- 过江龙子
- 斑叶堇菜
- 白垩
- 猪肚
- 半圆盖阴石蕨
- 独角莲
- 高山扁枝石松
- 半枫荷根
- 白背杨
- 竹节菜
- 白肚
- 独龙
- 高山大黄
- 黑色鳞毛蕨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斩木橿子
- 竹节参
- 黄龙藤
- 泽泻实
- 冰草
- 扁担蒿
- 黑牵牛
- 猪肚子
- 皱叶羊蹄
- 白芷叶
- 竹叶吉祥草
- 竹头草
- 雕骨
- 豆腐渣果
- 制川乌
- 波缘假瘤蕨
- 黑色鳞毛蕨根
- 猪毛参
- 半把伞
- 黑大豆皮
- 猪毛菜
- 猪肚木
- 白背青荚叶
- 制何首乌
- 豆根木蓝
- 猪肝
- 斑竹花
- 黄龙藤叶
- 高粱泡根
- 珠芽半枝
- 扁担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