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檀
《中华本草》:紫檀
拼音注音
Zǐ Tán
别名
紫 Z H A N木、紫真檀、赤檀、胜沉香、紫檀香。
英文名
Wood of Burmacoast Padauk
出处
出自于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紫檀 乔木,高15-25m,直径达40cm。奇数羽状复叶;小叶7-9,叶柄5-10mm;长7-11cm,宽4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无毛;托叶早落。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梗及序轴有黄色短柔毛;小苞片早落;萼钟状,微弯,萼齿5,宽三角形,有黄色疏柔毛;花冠黄色,花瓣边缘皱折,具长爪;雄蕊单体;子房具短柄,密生黄色柔毛。荚果圆形,偏斜,扁平,具宽翅,种子1-2颗。花期5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坡地疏林中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形状
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,长约1m,宽约7-15cm,树皮及边材已剥除,内外均呈鲜赤色,久与空气接触,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。导管大形,横切面成孔点,纵切面呈线条;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,呈油滴状,散布于木纤维、柔细胞及导管中,易溶于醇。质致密而重。以水煮之,无赤色溶液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心材含安哥拉紫檀素(angolensin),紫檀素(pterocarpin),高紫檀素(homopterocaripin)和刺芒柄花素(formononetin),亦含a-桉叶醇(a-eudesmol)和β-桉叶醇(β-eudesmol)。
药理作用
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. f.的水提取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,可使腹水生成减少,生存时间延长,死亡率有所降低。
性味
咸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瘀和营;止血定痛;解毒消肿。主头痛;心腹痛;恶露不尽;小便淋痛;风毒痈肿;金疮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磨汁涂。
注意
《本草从新》:痈肿溃后,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,俱不宜用。
复方
①治金疮,止痛止血生肌: 紫檀末敷。 (《肘后方》)②治卒毒肿起,急痛: 紫檀,以醋磨敷上。 (《肘后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白檀辛温,气分之药也,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,利胸隔。紫檀咸寒;血分之药也,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,治金疮。2.《本草经疏》:紫真檀,主恶毒风毒。凡毒必因热而发,热甚则生风,而营血受伤,毒乃生焉。此药咸能入血,寒能除热,则毒自消矣。弘景以之敷金疮、止血止痛者,亦取此意耳。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,敷金疮良。3.《别录》:主恶毒,风毒。4. 陶弘景:摩以涂风毒诸肿;又主金创止血;亦疗淋。5.《日华子本草》:醋摩敷一切卒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檀
拼音注音
Zǐ Tán
来源
豆科紫檀属植物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.的木材心部。
形状
呈长方块状或小碎块,显棕红色,久于空气接触时变暗。质坚实,不易断,切断面有深浅相隔的层纹(非年轮,为薄壁组织与木纤维所形成)。无臭。以水煮之不产生红色溶液,故可与其他红色木材区别。
性味
咸,微寒。
功能主治
磨粉或汁用为疮毒药,有消肿毒之效。
备注
(1)[b]紫檀[/b]为“红木”的一种,可制贵重的器具或染料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紫檀
拼音注音
Zǐ Tán
别名
紫真檀(《别录》),赤檀、胜沉香(《纲目》),紫檀香(《本草备要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。夏、秋季采。
原形态
紫檀,又名:榈木、花榈木、蔷薇木、羽叶檀、青龙木、黄柏木。
乔木,高15~25米,直径达40厘米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7~9,矩圆形,长6.5~11厘米,宽4~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无毛;托叶早落。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梗及序轴有黄色短柔毛;小苞片早落;萼钟状,微弯,萼齿5,宽三角形,有黄色疏柔毛;花冠黄色,花瓣边缘皱折,具长爪;雄蕊单体;子房具短柄,密生黄色柔毛。荚果圆形,偏斜,扁平,具宽翅,翅宽可达2厘米。种子1~2。
生境分布
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。分布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,长约1米,宽约7~15厘米,树皮及边材已剥除,内外均呈鲜赤色,久与空气接触,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。导管大形,横切面成孔点,纵切面呈线条;有红色的树脂样物质,呈油滴状,散布于木纤维、柔细胞及导管中,易溶于醇。质致密而重。以水煮之,无赤色溶液。气微,味淡。
化学成分
紫檀含紫檀素、高紫檀素、安哥拉紫檀素。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.f.心材含紫檀红、脱氧紫檀红、山托耳、紫檀芪、紫檀素、高紫檀素、紫檀醇。
药理作用
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.f.的水提取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,可使腹水生成减少,生存时间延长,死亡率有所降低。
性味
咸,平。
①《别录》:"味咸,微汉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无毒。"
③《本草逢原》:"咸,平,无毒。"
归经
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厥阴经。"
功能主治
消肿,止血,定痛。治肿毒,金疮出血。
①《别录》:"主恶毒,风毒。"
②陶弘景:"摩以涂风毒诸肿;又主金创止血;亦疗淋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醋摩敷一切卒肿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敷或磨汁涂。内服:煎汤。
注意
《本草从新》:"痈肿溃后,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,俱不宜用。"
复方
①治金疮,止痛止血生肌:紫檀末敷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卒毒肿起,急痛:紫檀,以醋磨敷上。(《肘后方》)
各家论述
①《纲目》:"白檀辛温,气分之药也,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,利胸膈。紫檀咸寒,血分之药也,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,治金疮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紫真檀,主恶毒风毒。凡毒必因热而发,热甚则生风,而营血受伤,毒乃生焉。此药咸能入血,寒能除热,则毒自消矣。弘景以之敷金疮、止血止痛者,亦取此意耳。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,敷金疮良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石榴根
- 三枝标
- 使君子叶
- 使君子
- 白花蛇
- 半边莲
- 扁豆叶
- 漆大姑
- 刷把草根
- 楸叶
- 布渣叶
- 七叶仔
- 野猪脂
- 扁果
- 骑马参
- 四季素馨花
- 三铃子
- 冰片
- 壁钱
- 半边藕
- 实葫芦
- 三角咪
- 野牡丹
- 伞花绢毛菊
- 三枝叶
- 圣罗勒
- 山丹花
- 旱冬瓜
- 铁线莲
- 槠子皮叶
- 曲枝假蓝
- 蚯蚓
- 白炭
- 半夏曲
- 野枇杷
- 半枫荷
- 白紫草
- 丝瓜子
- 山乌珠根
- 牛角瓜
- 秋鼠曲草
- 山岗荚
- 泥鳅滑液
- 白脂麻
- 扁秆藨草
- 独蕨箕
- 山乌桕根
- 宿根亚麻
- 土燕窝泥
- 六方藤
- 榕树
- 猪胆
- 白花射干
- 清风藤
- 火油草
- 四方麻
- 野席草根
- 茄花
- 枫柳皮
- 中华补血草
- 伞花马钱
- 球兰
- 曲枝天冬
- 虎刺
- 野甘草
- 水蔗草
- 蛴螬
- 双剪菜
- 白椴
- 黄茄花
- 野凤仙花
- 壁虎
- 野兔毛
- 鸡桑根
- 鳖甲胶
- 杨梅根
- 狭叶山胡椒
- 胡杨
- 荞麦叶
- 炸腰果
- 漆树皮
- 芹花
- 秘鲁香胶
- 慈菇
- 麻秸
- 小扁豆根
- 胡枝子根
- 伞莎草
- 白毛蛇
- 巴豆叶
- 广西过路黄
- 七筋姑
- 琼越线蕨
- 三轮蒿
- 三钻风
- 野绿麻
- 野厚朴花
- 白果
- 白桂木根
- 三楞筋骨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