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瓜花
《中华本草》:甜瓜花
拼音注音
Tián Guā Huā
英文名
Muskmelon fl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melo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时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。茎、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。卷须单一,被微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2cm,具槽沟及短刚柔毛;叶片厚纸质,近圆形或肾形,长缘不分裂或3-7浅裂,裂片先端圆钝,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数朵,簇生于叶腋;花梗纤细,长0.5-2cm,被柔毛;花萼筒狭钟形,密被白色长柔毛,裂片近钻形,花冠黄色,长约2cm,裂片卵状长圆形,急尖;雄蕊3,花丝极短,药室折曲,药隔顶端引长;雌花单生,花梗被柔毛;子房长椭圆形,密被长柔毛和硬毛,花柱长1-2mm,柱头靠合。果实形状、颜色变异较大,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,果皮平滑,有纵汉或斑纹,果肉白色、黄色或绿色。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,卵形或长圆形。花、果期夏季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心痛,咳逆上气,疮毒。主心经郁热;胸痛;咳嗽;皮肤疮痈;肿毒;痒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心痛咳逆。2.《滇南本草》:敷疮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甜瓜花
拼音注音
Tián Guā Huā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花,6~7月,开花时采取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甜瓜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主心痛咳逆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敷疮散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焰爵床
- 白叶花柴
- 百蕊草根
- 天水蚁草
- 白牛胆根
- 百草霜
- 白云瓜梗
- 凸额马先蒿
- 全叶青兰
- 天竺黄
- 白扁豆皮
- 钻天杨
- 百齿卫矛
- 条叶垂头菊
- 银线草根
- 硬飘拂草
- 天荞麦根
- 八仙过海
- 白云花根
- 云南五叶参
- 白鹤藤根
- 羊屎条叶
- 宽叶返魂草
- 野凤仙花
- 云南野砂仁
- 托柄菝葜
- 云南丹参
- 白枪杆根
- 秋唐松草
- 银白杨叶
- 白颖苔草
- 白车轴草
- 羊角藤叶
- 天仙藤
- 洋虫
- 半春莲
- 扁担藤
- 云实蛀虫
- 玉珊瑚根
- 土瓜狼毒
- 白猪母菜
- 昆明鸡脚黄连
- 枪花药
- 调羹树
- 白背叶根
- 宽叶独行菜
- 白屈菜根
- 羊外肾
- 白扁豆
- 越王余算
- 野杜仲果
- 地杨梅
- 腰骨藤
- 桃花
- 百部还魂
- 白杨叶
- 菟丝
- 野葡萄根
- 野马蹄草
- 桃南瓜
- 白克马叶
- 咖啡
- 千金子霜
- 阴地蕨
- 野山茶
- 苘麻
- 天王七
- 白蔹子
- 百合
- 兔头骨
- 云朴
- 土砂仁
- 白芍
- 天麻
- 百足藤
- 白术
- 野猪肉
- 巴掌草
- 羊哀
- 斑地锦
- 白薯莨
- 野鸦椿皮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獭肝
- 泉水
- 白线薯
- 斑竹花
- 野颠茄
- 野麦子
- 白鸭肉
- 秋葡萄茎
- 土圞儿
- 野席草根
- 茄根
- 野洋参
- 巴旦杏仁
- 白花果
- 野香茅
- 白八角莲
- 芸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