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瓜花
《中华本草》:甜瓜花
拼音注音
Tián Guā Huā
英文名
Muskmelon fl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mis melo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开花时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。茎、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。卷须单一,被微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2cm,具槽沟及短刚柔毛;叶片厚纸质,近圆形或肾形,长缘不分裂或3-7浅裂,裂片先端圆钝,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数朵,簇生于叶腋;花梗纤细,长0.5-2cm,被柔毛;花萼筒狭钟形,密被白色长柔毛,裂片近钻形,花冠黄色,长约2cm,裂片卵状长圆形,急尖;雄蕊3,花丝极短,药室折曲,药隔顶端引长;雌花单生,花梗被柔毛;子房长椭圆形,密被长柔毛和硬毛,花柱长1-2mm,柱头靠合。果实形状、颜色变异较大,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,果皮平滑,有纵汉或斑纹,果肉白色、黄色或绿色。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,卵形或长圆形。花、果期夏季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心痛,咳逆上气,疮毒。主心经郁热;胸痛;咳嗽;皮肤疮痈;肿毒;痒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心痛咳逆。2.《滇南本草》:敷疮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甜瓜花
拼音注音
Tián Guā Huā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花,6~7月,开花时采取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甜瓜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主心痛咳逆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敷疮散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秃疮花
- 兰草
- 粗叶耳草
- 白颖苔草
- 獭肉
- 尖叶川黄瑞木
- 桐叶
- 叶底珠
- 栎叶槲蕨
- 桃树胶
- 铁华粉
- 辣椒茎
- 方蟹
- 铁脚威灵仙叶
- 篦梳剑
- 白朱砂莲
- 透骨香根
- 葛藟
- 太阳海星
- 杨梅
- 铁角凤尾草
- 通泉草
- 退血草
- 天竺黄
- 东莨菪
- 藤杜仲
- 糯米藤
- 大画眉草花
- 芭蕉头
- 银鱼
- 万寿菊
- 大过路黄
- 腹水草
- 刺玫
- 踏膀药
- 甜草
- 松寄生
- 貉肉
- 台湾泡桐叶
- 红楠
- 漆树根
- 海尼豆瓣绿
- 小灵丹
- 小洋紫苏
- 罗锅底
- 匙叶五加
- 小口小金发藓
- 豆叶参
- 葱白
- 刺瓜
- 银柴胡
- 桃金娘花
- 铜皮
- 黄多孔菌
- 条叶猪屎豆
- 小叶假耧斗菜
- 丁萝卜
- 小毒芋
- 杜鹃花果实
- 百药煎
- 白萆薢
- 红花岩黄芪
- 小木通
- 银箔
- 羊肚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挖耳草根
- 豺皮樟
- 毛贯众
- 梨
- 天罗水
- 五气朝阳草
- 春砂花
- 茶子饼
- 地锦槭
- 硕苞蔷薇
- 大泡通皮
- 大头陈
- 三匹叶
- 大叶刺篱木叶
- 白鹤灵芝
- 黄刺皮
- 仙人掌
- 白金果榄
- 田野卷耳
- 无患树蔃
- 藏绵芪
- 狭叶当归
- 云南五味子根
- 大地柏枝
- 密花角蒿
- 牛伴木
- 粗叶木
- 蜀五加
- 柳叶菜花
- 山马兰
- 黄唇鱼心
- 一碗水
- 小三叶耳蕨
- 莽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