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荆木
《中华本草》:紫荆木
拼音注音
Zǐ Jīnɡ Mù
英文名
Wood of Chinese Redbud
出处
出自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木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cis chinensis Bunge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时切片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cis chinensis Bunge
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时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紫荆 落叶乔木或大灌木,栽培的常呈灌木状,高可达15m。树皮幼时暗灰色而有光滑,老时粗糙而作片裂。幼枝有细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达3cm;叶片近圆形,长6-14cm,宽5-14cm,先端急尖或骤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无毛,下面叶脉有细毛,全缘。花先叶开放,4-10朵簇生于老枝上;小苞片2,阔卵形,长约2.5mm;花梗细,长约6-15mm;花萼钟状,5齿裂;花玫瑰红色,长约1.5-1.8cm,花冠蝶形,大小不等;雄蕊10,分离,花丝细长;雌蕊1,子房无毛,具柄,花柱上部弯曲,柱头短小,呈压扁状。荚果狭长方形,扁平,长5-14cm,宽约1-1.5cm,沿腹缝线有狭翅,暗褐色。种子2-8颗,扁,近圆形,长约4mm。花期4-5月,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溪边、灌丛中。通常栽培于庭园向阳的地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苦;平;无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;通淋。主妇女月经不调,瘀滞腹痛,小便淋沥涩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开宝本草》:主破宿血,下五淋,浓煮服之。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小肠。
3.《纲目》:活血行气,消肿解毒。治妇人血气疼痛,经水凝涩。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通小肠。
3.《纲目》:活血行气,消肿解毒。治妇人血气疼痛,经水凝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紫荆木
拼音注音
Zǐ Jīnɡ Mù
出处
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木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紫荆皮"条。
性味
《开宝本草》:"味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通淋。治妇女痛经,瘀血腹痛,淋病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主破宿血,下五淋,浓煮服之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通小肠。"
③《纲目》:"活血行气,消肿解毒。治妇人血气疼痛,经水凝涩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希草
- 东风菜
- 杜鹃花果实
- 报春花
- 偏翅唐松草根
- 地下明珠
- 甘草节
- 桄榔面
- 海蛤壳
- 降真香
- 桦树皮
- 鸡屎白
- 林背子
- 天文草
- 榕树皮
- 山吴萸果
- 虱婆草
- 酸模叶
- 锡生藤
- 胃友果
- 洋葱
- 砖子苗
- 天青地红
- 矮脚苦蒿
- 偷筋草
- 山豆根
- 过山消根
- 焦栀子
- 石仙桃
- 苜蓿根
- 黄蜀葵
- 小杉藻
- 兰花石参
- 三角泡
- 刚毛香茶菜
- 金老梅叶
- 水龙
- 大蒜
- 等宽鳞毛蕨
- 地柏树
- 绵参
- 杉蔓石松
- 相思子根
- 南天竹根
- 山藤藤秧
- 鼻涕果
- 酒饼叶
- 金丝藤
- 贯众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石防风
- 鳍蓟
- 八月札
- 单肾草
- 慈乌胆
- 毛叶楼梯草
- 水松
- 小金樱子
- 金礞石
- 牛嗓管
- 麦瓶草
- 牛心果
- 葶苈
- 蒙花皮
- 线叶蓟
- 石韦根
- 蕗蕨
- 逆阿落
- 土红苓
- 西藏圆柏
- 软水黄连
- 丽江独活
- 硬枝黑锁梅
- 枇杷木白皮
- 白鹇
- 粉萆
- 黄果茄
- 盲肠草
- 小茜草
- 鸢脑
- 牛胆参
- 假耧斗菜
- 小白鱼
- 百脉根
- 羊角拗
- 臭辣树
- 小叶三点金
- 白郎花
- 紫青藤根
- 狼尾草根
- 松叶防风花
- 台湾土豆蔻
- 兰花参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绵马贯众
- 鸡眼草
- 鹊豆
- 龙牙楤木叶
- 金鸡脚
- 黄背草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