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茶叶
《中华本草》:油茶叶
拼音注音
Yóu Ch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lia olelfera Abel[C.oleosa (Lour.)Rehd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油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-4m,稀达8m。树皮淡黄褐色,平滑不裂;小枝微被短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4-7mm,有毛;叶片厚革质,卵状椭圆形或卵形,长3.5-9cm,宽1.8-4.2cm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上面亮绿色,无毛或中脉有硬毛,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,侧脉不明显。花两性,1-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,直径3-5cm,无梗;萼片通常5,近圆形,外被绢毛;花瓣5-7,白色,分离,倒卵形至披针形,长2.5-4.5cm,先端常有凹缺,外面有毛;雄蕊多数,无毛,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;子房上位,密被白色丝状绒毛,花柱先端三浅裂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3-5cm,果皮厚,木质,室背2-3裂。种子背圆腹扁,长至2.5c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次年10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,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-9cm,宽1.5-4cm;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;表面绿色,主脉明显,侧脉不明显。叶革质,稍厚。气清香,味微苦涩。
性味
微苦;平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;解毒。主鼻衄;皮肤溃烂瘙痒;疮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,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塔子叶
- 腐婢根
- 龙珠根
- 川乌
- 腊雪
- 穿鱼藤
- 透骨草
- 路旁菊
- 瓶耳小草
- 菊花黄连
- 绵三七
- 无花果根
- 铁浆
- 鱼肠草
- 麦麸草根
- 瓦韦
- 钟萼木
- 长白楤木
- 网脉橐吾
- 红茄苳
- 长毛柃叶
- 牯岭凤仙花
- 鹿蹄根
- 百味参
- 豆根木蓝
- 山郎木根
- 薏苡仁
- 都咸子树皮
- 艾纳香根
- 二仙桃
- 脱力草
- 大叶钓樟
- 厚皮树
- 九龙吐珠
- 猪肾
- 瓶尔小草
- 核桃楸果
- 岩七
- 红子仔
- 天目木姜子
- 窄叶飘带草
- 金丝带
- 短穗草胡椒
- 桑椹酒
- 鹅肠菜
- 无根藤
- 盲肠草
- 红帽顶
- 齿叶泥花草
- 齿叶草
- 黑骨走马
- 鹅腿骨
- 毛血藤
- 带叶报春花
- 石吊兰
- 轮叶棘豆
- 长梗玄参
- 石香葇
- 三叶鬼针草
- 牛角瓜
- 山小橘
- 灵芝
- 荠菜
- 红毛菍
- 番石榴根
- 赪桐
- 三角风
- 饴糖
- 菩萨鱼
- 大叶紫珠
- 洋金花
- 金樱根
- 黄细辛
- 金雀儿
- 过山青
- 慈竹花
- 齿瓣延胡索
- 刺参
- 杨梅核仁
- 华紫报春花
- 鬼笔
- 滇常山
- 蒴莲
- 香圆子
- 锯锯藤
- 万年青花
- 美丽风毛菊
- 鲛鱼皮
- 马牙七
- 肉豆蔻
- 密花山矾
- 天茄子
- 青羊参
- 血人参
- 全叶青兰
- 西瓜子壳
- 茸草
- 山大刀
- 酸浆根
- 悬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