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鹤菌
《中华本草》:白鹤菌
拼音注音
Bái Hè Jū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东方栓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metes orentalis (Yasuda)Imaz.[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]
原形态
子实体木栓质,侧生无柄或半平伏至平伏而反卷,常呈覆瓦状叠生,有时左右相连。菌盖半圆形、近贝壳形或近圆形,(3-12)cm×(4-20)cm,厚3-10mm;盖面米黄色、红褐色或灰褐色,有细绒毛,后脱落至光滑,常有浅褐色、浅灰褐色至深灰褐色的同心环纹或较宽的同心环棱,并有放射状皱纹,近基部有灰褐色的小疣突,有时基部狭小呈柄状。管口面近白色至淡黄色或淡锈色;管口圆形,每1mm间2-4个,管壁稍厚,不开裂;菌管白色,单层,长2-4mm。菌肉白色,干后白色,质韧,孢子长椭圆形,稍弯曲,光滑,无色,有椽突,(7-8)μm×(2.5-3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、吉林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子实体无柄。菌盖半圆形或类贝壳形,长径4-20cm,短径3-12cm,厚3-10mm。表面米黄色,具细毛或无毛,有浅棕灰色或深棕灰色环纹及较宽的同心环棱,并有放射状皱纹,边缘全缘或波状。管口面类白色或浅锈色,管口圆形,每1mm间3个。木栓质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微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清肺止咳。主风湿痹痛;肺结核;支气管炎;咳嗽痰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巴豆油
- 灰绿水苎麻
- 百脉根
- 尖尾风
- 荠苎
- 半边藕
- 散血藤
- 黄蜀葵
- 大树跌打
- 七爪风
- 节节茶
- 马牙七
- 碎米柴
- 一支箭
- 铁草鞋
- 鹅绒藤
- 淡秋石
- 石韦
- 一点红
- 人参条
- 白草根
- 骆驼脂
- 楤木白皮
- 黄花小二仙草
- 满树星
- 鲤鱼胆
- 山刺柏
- 刺猬皮
- 费菜
- 蠘
- 勒马回
- 苦檀子
- 仙鹤草
- 砂仁壳
- 野靛青
- 芦子
- 蜗牛壳
- 煨姜
- 蜥蜴
- 露蜂房
- 黄秦艽
- 蛇接骨
- 箭叶蓼
- 密陀僧
- 胡颓子
- 野大豆藤
- 望月砂
- 尖叶铁扫帚
- 一匹草
- 鲤鱼
- 苍蝇草
- 辣蓼草
- 野烟叶
- 南天竹根
- 薤白
- 毛葡萄
- 隔山消
- 青酒缸
- 龟甲胶
- 风箱树
- 七里香
- 红楤木
- 栝楼皮
- 钻地风
- 大将军
- 鲎尾
- 石瓜子莲
- 草血竭
- 桉叶
- 升药底
- 向日葵叶
- 黄葵
- 蓬莱草
- 大夜关门
- 饴糖
- 白朱砂莲
- 华萝藦
- 支柱蓼
- 鱼脑石
- 异木患
- 海龙
- 火炭母
- 土半夏
- 楤木根
- 黄荆
- 小红藤
- 箭杆风
- 和合草
- 急性子
- 斩龙草
- 鸡枞
- 大沙叶
- 黄瑞木
- 杜松
- 蚌花
- 荚蒾
- 刺果藤仲
- 柘树果实
- 草果药
- 海松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