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角白蔹
《中华本草》:七角白蔹
拼音注音
Qī Jiǎo Bái Liǎn
别名
小接骨丹、活血丹、葎叶白蔹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律叶蛇葡萄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pelopsis humulifolia Bunge采收和储藏:秋季挖取根部,洗净泥土,剥取根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律叶蛇葡萄 木质藤本。枝光滑无毛或偶有微毛;卷须与叶对生,分叉。叶互生;叶柄与叶等长;叶片质地坚韧,多3裂近中部,肾状五角形或心状卵形,有时3浅裂,长宽约7-12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平截,边缘具粗锯齿,上面鲜绿色,有光泽,无毛,下面苍白色,无毛或脉上微有毛。聚伞花序与叶对生,疏散,具细长总花梗;花小,淡黄色;花萼浅杯状;花瓣5,卵形,长约2.5mm;雄蕊5,与花瓣对生;花盘浅杯状;子房上位,着生于明显的花盘上。浆果近球形,径6-8mm,淡黄色或淡蓝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山坡或沟谷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散瘀肿;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痈疽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七角白蔹
拼音注音
Qī Jiǎo Bái Liǎn
别名
小接骨丹、葎叶白蔹、活血丹、葎草叶山葡萄
来源
葡萄科葎叶蛇葡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Bunge,以根皮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南至安徽。
性味
辛,热。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,消炎解毒,生肌长骨,祛风除湿。主治跌打损伤,骨折疮疖肿痛,风湿性关节炎。
用法用量
3~5钱,作煎剂(研粉酒冲服0.5~1钱)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麻腐
- 花血藤
- 长石
- 窄叶飘带草
- 古羊藤
- 金花茶花
- 蜜环菌
- 狼喉靥
- 见血清
- 鸡爪槭
- 管仲
- 金鸡尾
- 癞皮根
- 水枇杷
- 老鼠耳
- 菜豆树
- 带刺马鞭
- 笔罗子
- 水冬瓜根
- 大红袍
- 玳玳花
- 迎春花叶
- 都咸子
- 桑螵蛸
- 吴茱萸
- 穿破石
- 马尾伸筋
- 一支箭
- 水鳖蕨
- 打火草
- 五爪龙
- 剪刀股
- 苏铁根
- 美味牛肝
- 旋复花
- 八哥
- 番薯藤
- 杜鹃花果实
- 东北鼢鼠
- 海鹞鱼尾刺
- 山茶叶
- 灰藋子
- 河豚子
- 栀子花根
- 水八角
- 红花
- 蓼子草
- 云南美登木
- 胡枝子根
- 黑色鳞毛蕨
- 蓝花参
- 海南砂仁
- 风气草
- 水百合
- 红沙
- 番木瓜叶
- 蜥蜴
- 倒钩刺
- 樱桃水
- 羊肺
- 黄桷浆
- 地榆
- 白残花
- 矮杨梅
- 山苏木
- 焮麻
- 蕙兰
- 白石脂
- 黑珠芽薯蓣
- 白苣
- 杏仁
- 多脉鹅耳枥
- 锡兰肉桂
- 蝴蝶树
- 石长生
- 黄山梅
- 自消容
- 红吹风
- 红花苗
- 榼藤
- 银柴胡
- 狗骨
- 黄唇鱼鳞
- 海月
- 毛叶石楠根
- 银朱
- 菰
- 牛伴木
- 盘龙七
- 漏篮子
- 鸭脚茶
- 水蛭
- 大麦奴
- 一把伞
- 黄皮树皮
- 海狸香
- 金花树
- 海芙蓉
- 圣罗勒
- 白婆婆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