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桤木
《中华本草》:东北桤木
拼音注音
Dōnɡ Běi Qī M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桦木科植物东北桤木的果实或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nus mandshurica(Call.)Hand.-Mazz.[A.fruticosa Rupr.var.mandsurica Cal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、秋季均可采剥树皮。秋后采下果序,摘取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8m。树皮暗灰色,平滑。枝条灰褐色,无毛;小枝紫褐色,无毛;芽无柄,有3-6枚芽鳞。叶柄长0.5-2cm;叶片宽卵形、卵形或宽椭圆形,长4-10cm,宽2.5-8cm,先端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或两侧不对称,边缘有细而密的重锯齿或单锯齿,两面几无毛;侧脉7-13对。雄葇荑花序顶生,较长,下垂,雄花与叶同时开放,花丝比花被短,花药黄色;雌葇荑花序3-5簇生于短枝顶端。果序3-5枚呈总状排列,宽卵圆形或近球形;序梗纤细,下垂,长0.5-2.5cm,几无毛;小坚果卵形,长约2mm;膜质翅与果近等宽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700m的林边、河岸或山坡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粘霉-5-烯-3-醇(glutin-5-en-3-ol),α和β-香树酯醇(amyrin),1,7-二苯基-3,5-庚二醇[1,7-diphenyl(heptan-3,5-diol)]。
性味
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收敛固涩。主腹泻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5-5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楞草
- 爬藤榕
- 肾经草
- 黍米
- 红毛野海棠
- 苦草
- 玉米黑霉
- 狐心
- 宽叶紫萁苗
- 马刀
- 矩圆线蕨
- 甘肃棘豆
- 火炭母
- 破布草
- 万寿菊
- 矮脚苦蒿
- 柴胡叶链荚豆
- 假菠萝
- 阳桃
- 白透骨消
- 狗爪樟
- 漏篮子
- 鹧鸪脂
- 老虎俐根皮
- 榕树果
- 皂荚叶
- 柳叶菜根
- 贵州獐牙菜
- 黄练芽
- 青箭杆草
- 肿柄菊叶
- 三白草
- 甘青铁线莲
- 长圆叶艾纳香
- 西瓜根叶
- 两色乌头
- 野木瓜
- 假苦瓜
- 虎耳还魂草
- 喜树叶
- 罗望子叶黄檀
- 声色草
- 象骨
- 紫革耳
- 串珠耳叶苔
- 上石田螺
- 鸊鷉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羊皮
- 贯众
- 出山虎
- 臭梧桐花
- 榆蘑
- 雁肪
- 羊角草
- 鲦鱼
- 赤雹
- 果上叶
- 苍耳
- 羯布罗香
- 一味药根
- 白勒
- 牛心果
- 红马蹄草
- 藤壶
- 香槁树
- 全叶马兰
- 鸡桑根
- 云南荚蒾根
- 绵枣儿
- 挖耳草根
- 百解藤
- 金毛七
- 蜡梅花
- 小泡通树
- 止咳草
- 堇宝莲叶
- 天香炉
- 海参内脏
- 香叶子
- 滇南马钱
- 罗裙带
- 莲花
- 铜苋菜
- 犀角
- 胡颓子
- 星星草
- 木姜子
- 美穗草
- 水稻清
- 支柱蓼
- 石蛇
- 地瓜
- 巴豆壳
- 青箭
- 桔梗
- 红花寄生
- 小伸筋草
- 野海椒
- 一匹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