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马
《中华本草》:千里马
拼音注音
Qiān Lǐ M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滇川唐松草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alictrum finetii Boivin[T.deciternatum Boivin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滇川唐松草,多年生草本,高50-20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老枝无毛。叶互生;叶本长约2cm,基部有鞘;托叶狭,边缘常不规则浅裂,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;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或近羽状复叶;叶片长约18cm;小叶草质,有短柄,菱状倒卵形、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0.9-2cm,宽0.7-2cm,先端圆,有短尖,基部宽楔形、圆形或圆截形,3浅裂,边缘有疏钝齿或有时全缘,上面脉稍凹陷,无毛,下面脉稍隆起,沿脉有密或疏的短毛。圆锥花序,长达30cm,有稀疏的花;花两性,花梗细,长0.4-1.8cm;萼片4-5,花瓣状,椭圆状卵形,长约5mm,白色,早落;花瓣无;雄蕊约10,长6-10mm,花丝丝状,花药狭长圆形,长1.5-2mm,有短尖头;心皮7-14,有短柄,花柱长约1.2mm,柱头生于腹面。瘦果半倒卵形,扁平,长约4mm,宽约1.5mm,腹缝线和背缝线有狭翅,宿存花柱长约1.5m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200-4000的山坡草坡、林边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鹤氏唐松草碱(hernandezine),原阿片碱(protopine),小檗碱(berberine),药根碱(jatrorrihizine)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燥湿。主湿热痢疾;泄泻;黄疸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吊干麻
- 小构树汁
- 华东木蓝
- 鬼目
- 斑瓣虎耳草
- 良旺茶
- 刺蒺藜
- 芜菁花
- 蝮蛇蜕皮
- 扁豆花
- 红升麻
- 四棱通
- 聚头蓟
- 麦饭石
- 蜡瓣花
- 沙地柏
- 姜黄草
- 落花生
- 刺芫荽
- 人参
- 桃耳七
- 橙子
- 四照花
- 银鲛
- 杜鹃
- 三七草
- 大芒萁
- 落地小金钱
- 水红木根
- 地梗鼠尾
- 款冬花
- 醉马草
- 云南小阴地蕨
- 鸡掌七
- 硬皮马勃
- 四季春
- 菱茎
- 蝲蛄石
- 五星蒿
- 蒲种壳
- 大毛红花
- 虾子花
- 狼毒
- 丁香
- 小果倒地铃
- 土牡蛎
- 刺三甲
- 太白丽参
- 山桂花
- 山棘豆
- 阔叶箬竹
- 山扁豆
- 玉蜀黍根
- 仙鹤草
- 大叶拿身草
- 西藏马先蒿
- 匙叶五加
- 井底泥
- 扶桑
- 万年柏
- 蓖麻
- 人尿
- 狼喉靥
- 金不换
- 蟑螂
- 海蜇
- 柠檬桉果
- 黄花母根
- 火焰子
- 马钱子
- 扁蕾
- 鱼胶
- 山地豆
- 金花树
- 大刺儿菜
- 千里马
- 山胡椒叶
- 罗甸沟瓣
- 滴滴花
- 云南蕊木
- 葎草根
- 胡麻花
- 鲫鱼
- 鸮
- 海鹞鱼齿
- 辣椒
- 虫豆柴
- 橙黄玉凤花
- 福寿草
- 剪刀草
- 黄背草苗
- 石筋草
- 锥栗果壳
- 鲂鱼
- 水毛射
- 地不容
- 苏铁蕨
- 独脚蟾蜍
- 黑山蔗
- 水藁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