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君子根
《中华本草》:使君子根
拼音注音
Shǐ Jūn Zǐ Gēn
别名
史君根
英文名
root of Rangooncreeper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图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Quisqualis indica L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耳恭听净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攀援状灌木,高2-8m。幼枝被棕黄色短柔毛。叶对生或的对生;吉柄无关节,在落叶后宿存;叶片膜质,卵形或椭圆形,长5-11cm,宽2.5-5.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钝圆,表面无毛,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,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状序;花两性;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,被毛;萼管长5-9cm,被共同色柔毛,先端具广展、外弯、小形的萼齿5枚;花瓣5,长1.8-2.4cm,宽4-10mm,先端钝圆,初为白色,后转淡红色;雄蕊10.2轮,不突出冠外,花药长约1.5 mm;子房下位。果卵形,短尖,长2.7-4cm,径1.2-2.3cm,无毛,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,成熟时外果皮脆薄,呈青黑色或栗色。种子1颗,折色,圆柱状纺锤形,长2.5cm,径约1cm。花期5-9月,果期秋末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归经
归脾;肺经
功能主治
杀虫健脾;隆逆止咳。主虫积;痢疾;呃逆;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
各家论述
《分类草药性》:杀虫,开胃,健脾。煎水服,止咳嗽、呃逆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使君子根
拼音注音
Shǐ Jūn Zǐ Gēn
别名
史君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图志》
来源
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根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使君子"条。
功能主治
《分类草药性》:"杀虫,开胃,健脾。煎水服,止咳嗽、呃逆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花叶假杜鹃
- 花楸
- 山水芹菜
- 山油柑叶
- 虎尾轮根
- 使君子叶
- 花椒叶
- 荷花
- 三枝标
- 虎骨
- 山胡椒
- 使君子
- 十大功劳
- 黄杞叶
- 山一笼鸡
- 胡麻叶
- 山棯子
- 荷青花
- 山檨叶泡花树
- 三爪金龙
- 红蓝地花
- 花斑叶
- 山棯叶
- 蕙兰
- 三角叶冷水花
- 三钻七
- 红花雪莲花
- 胡椒
- 山羊油
- 山羊角
- 山东肿足蕨
- 黄瓜子
- 花叶冷水花
- 花叶秋海棠
- 花椒簕
- 花蕊石
- 三叶海棠
- 蕙实
- 鲛鲨白
- 胡莲
- 虎骨胶
- 升药底
- 商陆
- 射鸡尾
- 山壳骨
- 红花青藤
- 红蒿枝
- 胡桃叶
- 山枇杷叶
- 山胡萝卜
- 山芝麻
- 红花酢浆草
- 红靛
- 胡桃壳
- 黄山药
- 荷梗
- 山百部
- 虎掌草
- 伞梗虎耳草
- 豪猪千
- 四棱筋骨草
- 红钉耙藤
- 胡子七
- 胡荽
- 山枇杷根
- 山沉香
- 蛤仔
- 红血藤
- 黄桷根
- 黄桷皮
- 山尖菜
- 山核桃
- 三叶铜钱草
- 山白果根
- 虎爪
- 丝点地梅
- 铧头草
- 红茴香根
- 红麸杨
- 虎咬癀
- 四叶草
- 黄大豆
- 黄开口
- 胡豆草
- 三头灯心草
- 上树咳
- 虎杖香蕈
- 黄泥菜
- 胡荽子
- 扭子菜
- 山椒根
- 山紫菀
- 红花锦鸡儿
- 三角风
- 山桂皮
- 丝线吊芙蓉
- 蛤叶薯
- 黄寿丹
- 四棱杆
- 黄水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