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斑叶
《中华本草》:花斑叶
拼音注音
Huā Bān Yè
别名
粪虫叶、抽筋散、花脸叶、下面红、蛤蚂藤。
英文名
Herb of Java Treebi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青紫藤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javana DC.[C.discolor B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泥土,切段或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青紫藤 攀援状灌木。根茎粗壮,肉质。茎具节,无白粉,节部有2个小苞片;卷须与叶对生,不分枝。单叶互生;叶片心状卵形或狭卵形,先端渐尖,基都心形,边缘有较多的小锯齿,下面红色;幼叶常具褐色花斑。聚伞花序与叶对生。浆果,熟时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、河边阴湿的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肺;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;藤瘀止痛。主风湿;湿疹;皮肤瘙痒;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或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花斑叶
拼音注音
Huā Bān Yè
别名
粪虫叶
来源
葡萄科花斑叶Cissus javana DC.[C. discolor Vent. ex Planch.]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疏风解毒,消肿散瘀,续筋接骨。
荨麻疹,湿疹,过敏性皮炎:煎水内服,外洗。
骨折筋伤,跌打扭伤,风湿麻木:捣烂敷患处或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花斑叶
拼音注音
Huā Bān Yè
别名
粪虫叶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花斑叶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攀援状灌木,有卷须。根茎肉质粗壮。茎具节,有小叶片1对。叶互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,下面红色;幼叶常具褐色花斑。聚伞花序与叶对生。浆果成熟时黑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路边、河旁阴湿的地方。分布云南,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疏风解毒,消肿散瘀,接骨续筋。治荨麻疹,湿疹,过敏性皮炎,骨折筋伤,跌打扭伤,风湿麻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泡酒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胆粉
- 人参条
- 藤茶
- 石龙刍根
- 水石油菜
- 皂柳根
- 白蝶花
- 水晶花
- 光叶密花豆
- 波罗蜜树液
- 一枝黄花
- 槐根
- 窄叶大戟
- 藤乌
- 榜嘎
- 皂角刺
- 半枝莲
- 蕙兰
- 八目鳗
- 食盐
- 半截叶
- 云南金莲花
- 泡花子
- 董棕粉
- 血水草根
- 蜀葵根
- 波罗蜜叶
- 藤乌头
- 波棱瓜子
- 枳椇叶
- 波罗蜜
- 红花子
- 紫油木叶
- 鳝鱼骨
- 竹蠹虫蛀末
- 波罗蜜核中仁
- 紫叶秋海棠
- 白杜鹃花
- 猪鬃草
- 暴马子
- 猪骨
- 花叶冷水花
- 皂荚叶
- 蚬肉海棠
- 蕙实
- 中华水龙骨
- 柱果铁线莲
- 竹节海棠
- 枳椇根
- 中亚天仙子
- 花椒簕
- 栀子花根
- 血水草
- 铁海棠
- 支柱蓼
- 地乌
- 景天
- 树葫芦
- 栀子花
- 枳椇
- 花蕊石
- 白首乌
- 半拉子
- 甜瓜子
- 樝子
- 止血扇菇
- 花叶秋海棠
- 周裂秋海棠
- 猪鬃刚
- 蜀葵花
- 砂仁
- 粉藜
- 黄锁梅叶
- 红苕母子
- 红药子
- 麻油
- 跌破竻
- 熟地黄
- 水松球果
- 水百合
- 蚶
- 药老
- 止痢蒿
- 水龙
- 羊肝
- 水田七
- 粟米
- 红升麻
- 海南茄
- 红花小独蒜
- 羊齿天冬
- 沙旋复花
- 苦蒿
- 乌蛇卵
- 花叶九节木
- 羊胲子
- 辉葱
- 红紫苏
- 红杉
- 伤寒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