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慈菇叶
《中华本草》:山慈菇叶
拼音注音
Shān Cí Gu Yè
英文名
leaf of Appendiculate cremastra
出处
出自《证类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杜鹃兰或独蒜兰等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remastra appendiculata(D.Don)Makino2.Pleione bulbocodioides(Franch.)Rolf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1.杜鹃兰,陆生植物。假鳞茎聚生,近球形,粗1-3cm。顶生1叶,很少具2叶;叶片椭圆形,长达45cm,宽4-8cm,先端急尖,基部收窄为柄。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,直立,粗壮,通常高出叶外,疏生2枚筒状鞘;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;花偏向一侧,紫红色;花苞片狭披针形,等长于或短于花梗(连子房);花被片呈筒状,先端略开展;萼片和花瓣近相等,倒披针形,长3.5cm左右,中上部宽约4mm,先端急尖;唇瓣近匙形,与萼片近等长,基部浅囊状,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,前端扩大并为3裂,侧裂片狭小,中裂片长圆形,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;合蕊柱纤细,略短于萼片。花期6-8月。2.独蒜蒜兰,陆生植物,高15-25cm。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,长1-2cm,顶生1枚叶,叶落后1杯状齿环。叶和花同时出现,椭圆状披针形,长10-25cm,芝2-5cm,先端稍钝或渐尖,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。花葶顶生1朵花。花苞片长圆形,近急尖,等于或长于子房;花淡紫色或粉红色;萼片直立,狭披针形,长达4cm,宽5-7mm,先端急尖;唇瓣基部楔形,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,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,内面有3-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。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及林下阴湿处。2.生于海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2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辛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除乳痈、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蔓藤
- 香橼叶
- 黑脂麻
- 岩枇杷
- 樱桃水
- 龙角草
- 人中黄
- 石上莲
- 短柄忍冬
- 阿魏侧耳
- 鸡毛狗
- 姜味草
- 猩猩花
- 刺黄连
- 大叶金花茶叶
- 棕叶七
- 东北延胡索
- 白郎花
- 蓝花子
- 五蕊寄生
- 野亚麻
- 红毛五加皮
- 赤小豆叶
- 驱风通
- 矮脚苦蒿
- 苏木蓝
- 刺柄莲座蕨
- 蓝天草
- 耐冬果
- 巴戟天
- 车前草
- 割舌罗
- 短穗草胡椒
- 雀舌草
- 腹水草
- 绿茎槲寄生
- 马铃薯
- 苦苣苔
- 小叶柳
- 楤木白皮
- 真藓
- 团叶鳞始蕨
- 矮杨梅皮
- 阔叶石韦
- 牛白藤根
- 少花腰骨藤
- 鸡嗉子
- 软水黄连
- 瓶尔小草
- 节节草
- 胆星
- 楮茎
- 荸荠
- 山茶子
- 牛奶树子
- 山莨菪
- 笑靥花
- 牦牛角
- 江南桤木
- 光枝勾儿茶
- 赛莨菪
- 桦叶葡萄根皮
- 黄三七
- 海鳗
- 短柄南蛇藤根
- 毛大丁草
- 阔叶赤车使者
- 红蒿枝
- 罗汉果根
- 鲱鱼
- 竹叶椒
- 黄花稔
- 扁轴木
- 冷蕨
- 九子连环草
- 接骨木
- 韭根
- 瑞苓草
- 莲状绢毛菊
- 猪苓
- 鬼盖
- 十萼茄
- 金丝杜仲
- 全叶青兰
- 长盖铁线蕨
- 合萌根
- 磁石
- 大鳞毛蕨
- 都拉
- 聚花草
- 热痱草
- 乌榄树皮
- 棕榈花
- 小儿腹痛草
- 鲛鱼皮
- 中华莛子藨
- 绿豆衣
- 屎咕咕
- 万年柏
- 猫眼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