芨芨草
《中华本草》:芨芨草
拼音注音
Jī Jī Cǎo
别名
枳芨草、枳机草、席箕草
英文名
Stem of Lovely Achnatherum
出处
出自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茎、根或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hnatherum splendens (Trin.) Nevski采收和储藏:采收加工 茎、根全年均可采,种子秋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密丛生草本。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沙套的须根。秆直立,坚硬,内具白色的髓,高50-250cm,径3-5mm,节多聚于基部,具2-3节,平滑无毛,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。叶鞘无毛,具膜质边缘;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,长5-10(15)mm;叶片纵卷,质坚韧,长30-60cm,宽5-6mm,上面脉纹突起,微粗糙,下面光滑无毛。圆锥花序长(15-)30-60cm,开花时呈金字塔形开展,主轴平滑;或具角棱而微粗糙,分枝细弱,2-6枚簇生,平展斜向上升,长8-17cm,基部裸露;小穗长4.5-7mm(除芒)灰绿色,基部带紫色,成熟后变成草黄色;颖膜质,披针形,顶端尖或锐尖,第1颖长4-5mm,具1脉,第2颖。第3颖长6-7mm,具3脉;外种长4-5mm,厚纸质,顶端具2微齿,背部密被柔毛,具5脉,基部钝圆,具柔毛,长约0.5mm,芒自外种间抽出,直立或微弯,粗糙,不扭转,长5-15mm,易断落;内种长3-4mm,具2脉而无脊,脉间具柔毛;花药长2.5-3.5mm,先端具毫毛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芨芨草适应性强,耐旱、耐寒。耐盐碱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荒山、陡崖均可栽种。[br]栽培技术 用播种和分株繁殖法。播种繁殖:春播和秋播均可,秋播于9月下旬来种,随采随播;春播于5月上旬进行。播后覆土约2cm。分株繁殖:3-4月或9-10月,将老珠挖起,分成数丛,按行殊距20cm×15cm开窝,栽前剪去茎秆和叶,栽后盖上。[br]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,并结合除草进行间苗。一般不行追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4500m之间的微碱性的草滩及沙土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。主尿路感染;尿闭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茎15-30g;种子,10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利尿。治尿路感染,尿闭。2.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茎:利尿清热。花:止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芨芨草
拼音注音
Jī Jī Cǎo
别名
枳芨草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,枳机草、席箕草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茎、花及种子。茎全年可采;夏、秋采花及种子,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0.5~2.5米。根粗而坚韧,外被沙套,径达3毫米。茎直立,粗壮,坚硬,丛生,基部宿存黄褐色枯萎叶鞘。叶线形,长30~60厘米,纵向卷折,质坚韧,上面脉纹凸起,微粗糙,下面具凹沟多条,光滑无毛;叶鞘无毛,质坚韧,边缘膜质;叶舌质较硬,渐尖,长5~7毫米(茎上部达1厘米)。圆锥花序,长40~60厘米,疏散呈塔形,集生于秆之一侧。分枝细弱;小穗长4.5~6.5毫米,灰绿色或带紫色或变草黄色;颖膜质,披针形兼椭圆形,第1颖短于第2颗;芒直立或微曲,但不扭转而易断落。花果期夏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微碱性草滩上、干河床、湖边、河边、丘间低地。分布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地。
性味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味甘淡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治尿路感染,尿闭。
①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利尿。治尿路感染,尿闭。"
②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"茎:利尿清热。花:止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茎、花0.5~1两。种子3~5钱。
复方
①治尿道炎:芨芨草茎基部一两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②治尿闭:芨芨草子三钱,水煎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③治初生儿小便不利:芨芨花、车前草、小麦穗秆(去麦粒)各一钱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④止血:芨芨花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芨芨草
拼音注音
Jī Jī Cǎo
别名
枳机草、席箕草
来源
禾本科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 (Trin.)Nevski,以茎基部及花、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。
性味
甘、淡,平。
功能主治
利尿清热。
花:止血。主治尿道炎。芨芨草茎基部1两,水煎服。
初生儿小便不利:芨芨花、车前草、小麦穗杆(去麦粒),各1钱,水煎服。
止血:芨芨花0.5~1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扭序花
- 红铁泡刺
- 海南虎皮楠
- 槐米
- 白芷叶
- 大花卫矛
- 引水蕉
- 江篱
- 斑竹花
- 南蛇藤
- 大荨麻
- 浮石
- 栗
- 松节
- 番木瓜
- 树地瓜
- 小血光藤
- 毛赤车
- 笔仔草
- 凫羽
- 水菇里
- 海胆
- 南蛇藤叶
- 波缘假瘤蕨
- 白饭树
- 土阿魏
- 山甘草根
- 山橘叶
- 蒴藋赤子
- 红线麻
- 九管血
- 红蒂蛇
- 柠条子
- 油桐根
- 女儿红叶
- 聚叶虎耳草
- 骆驼脂
- 棉子油
- 南瓜七
- 狗尾花
- 山羊肉
- 月光花
- 伏龙肝
- 大串连果
- 金刚藤头
- 栾华
- 牙痈草
- 波棱瓜
- 白刺花
- 天水蚁草
- 山毛藓
- 白垩
- 橙子
- 楠木皮
- 白附子
- 栘依果
- 山甘草
- 柿花
- 野京豆
- 山扁豆子
- 昏鸡头
- 茉莉
- 大叶云实
- 柚皮
- 南酸枣
- 山绿茶
- 南板蓝根
- 山杜仲
- 南蛇竻根
- 福参
- 多花野牡丹
- 奶浆木
- 莺
- 草鞋青
- 牛嗓管树根
- 小药木
- 山稔叶
- 胡颓子叶
- 水柏枝
- 水苦荬根
- 大块瓦
- 水杨梅根
- 土附
- 凤尾茶
- 海蛇
- 木姜子叶
- 大叶蛇泡簕
- 伽蓝菜
- 桂花枝
- 山艾叶
- 肉珊瑚
- 海茜
- 柠檬桉树脂
- 山桐子
- 山橿
- 木蝴蝶树皮
- 红苕母子
- 柳叶卫矛
- 紫薇根
- 浮尸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