婆罗门参
《中华本草》:婆罗门参
拼音注音
Pó Luó Mén Shēn
别名
土泡参、绿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蒜叶婆罗门参的叶和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gopogo porrifolius L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叶,秋季采根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蒜叶婆罗门参 一年工二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根圆柱状,粗厚。茎粗壮不分枝或分枝,无毛或被柔毛。叶扁平,条状披针形,基部宽大,半抱茎。头状花序大,单生茎顶,长5-8cm;梗在头状药序下明显膨大,空心;总苞片1层,8个,少有5个;花全部舌状,红色或红紫色,先端5齿裂。瘦果直,褐色工黄褐色,边花瘦果有鳞片状疣状突起;果喙直伸,光滑,与果身等长,先端不扩大增粗;冠毛一层;污黄色;基部有一圈白色蛛丝状柔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野荒地、村落路旁,也有引种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新疆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益气。主病后体虚;小儿疳积;头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叶3-12g;根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汁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银老梅
- 景天
- 野芭蕉
- 野花生
- 姜皮
- 野马肉
- 惊风草
- 接气草
- 银锁匙
- 银鲛
- 野菊
- 银杏叶
- 驱虫斑鸠菊
- 披叶苔
- 阔叶垂头菊
- 野茉莉
- 八宝镇心丹
- 竹节参
- 阴蚼
- 堇叶山梅花
- 龙船花茎叶
- 迭裂黄堇
- 掌叶榕
- 朴松实
- 过坛龙
- 银紫丹参
- 阿利藤
- 尖耳贯众
- 棘针
- 尖尾风根
- 银朱
- 戟叶石苇
- 偏翅唐松草根
- 枇杷叶露
- 寄马桩
- 野黄皮
- 接骨草
- 啤酒酵母
- 排骨灵
- 泡囊草根
- 野草香
- 尖山橙
- 披麻草根
- 枇杷
- 野苦荬菜
- 野茶辣
- 野西瓜苗
- 野鸡脑
- 披针叶兔耳风
- 披麻草
- 姜黄草
- 寄生黄
- 银边翠
- 野芝麻
- 尖头蚱蜢
- 桔梗芦头
- 阴阳枫
- 阴香
- 泡囊草
- 野苋菜
- 野荞麦
- 野香橼花
- 建砂仁
- 卷茎蓼
- 野藿香
- 接骨丹
- 阳桃
- 坡参
- 卷边桩菇
- 野荔枝
- 野葱
- 银毛委陵菜
- 柱果铁线莲
- 鸡蛋壳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羊屎木
- 中华剑蕨
- 矮脚枫叶
- 艾纳香根
- 过墙风
- 兔肉
- 小黄皮
- 鸡尾木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西南鹅掌柴
- 小叶密花远志
- 鹅脚板根
- 血见愁
- 西藏野樱桃
- 鸡屎树
- 鸡树条果
- 艾纳香
- 西藏鸡爪草
- 象皮木
- 光背杜鹃
- 光风轮菜
- 矮子常山
- 枇杷芋
- 桑柴灰
- 杜父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