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翅唐松草根
《*辞典》:偏翅唐松草根
拼音注音
Piān Chì Tánɡ Sōnɡ Cǎo Gēn
别名
马尾黄连(《药学学报》12(11):745~746,1965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的根及根茎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1米,全株无毛。根茎短,褐色,须根细长。茎直立,有纵纹。叶大型,3~4回羽状复叶,长14~40厘米,宽8~30厘米;叶柄具短鞘,鞘呈耳状,淡褐色,有齿裂;小叶变化很大,宽卵形、卵形或椭圆状菱形,长0.5~3厘米,宽0.3~2.5厘米,中部以上3浅裂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浅裂片或具1~3牙齿;小叶具柄。圆锥花序很大,一般长20厘米以上;苞叶和小苞片均线形;花梗细,长0.8~1.3厘米;萼片4,红色或淡紫色,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7~10毫米,无花瓣;雄蕊约20~32,花丝丝状;雌蕊6~10,柱头近球形。瘦果具长柄,斜倒卵形,长0.8~1.2厘米,两侧各有3条纵脉,沿腹缝及背缝有翅,花柱宿存。花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河边、灌丛或山地林边潮湿处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产四川、云南。
形状
根茎短,粗约一指,褐色,周围包以棕色纤维状短鞘。须根丛生,细长,外表棕色;断面木质部浅黄色。味苦。
功能主治
①《中国药植志》:"根代黄连用,杀菌消炎。"
②发汗,消瘀,散毒,散气。治胃肠热症,赤痢。(《药学学报》12(11):745~746,1965)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州骨碎补
- 扁藤叶
- 山鸢尾
- 毛脉酸模
- 小花八角枫
- 毛嘴签
- 亚罗椿
- 照山白
- 野芋实
- 岩藿香
- 红郎伞
- 榆枝
- 木鳖根
- 山油柑果实
- 小毛鸡
- 茶子木花
- 干地黄
- 溪荪
- 金刚口摆
- 碗花草根
- 金丝杜仲
- 杜鹃花果实
- 地筋
- 核桃楸果仁
- 牛大力
- 越西木香
- 水冬瓜根
- 大叶贯众
- 伸筋草
- 南沙参
- 灯心草根
- 红芋
- 粗叶耳草
- 使君子
- 石楠
- 铁脚草
- 小飞蓬
- 仙掌子
- 建砂仁
- 小果皂角
- 桦褶孔
- 山五味子根
- 核桃楸果
- 良藤
- 山麻根
- 南山藤
- 裕民贝母
- 岗梅根
- 香胶木
- 独叶一枝枪
- 刺糖
- 洋地黄
- 夏至草
- 母猪菜
- 鲈鱼
- 黄茶根
- 通骨消茎叶
- 栀子花根
- 白毛藤
- 冰草
- 白草莓
- 大花石上莲
- 大草乌
- 金堂葶苈
- 黑心蕨
- 安龙香科科
- 阳桃
- 向日葵壳
- 伞花绢毛菊
- 毛连菜
- 五叶壁藤
- 山姜花
- 脆蛇
- 假茼蒿
- 橘红珠
- 杉材
- 海南蒟
- 狗爪樟
- 毛蕊老鹳草
- 驴头
- 兔儿风
- 白木耳
- 桐根
- 黄缅桂
- 新裂耳蕨
- 琴唇万带兰
- 野芋
- 光叶水苏
- 羊蹄暗消
- 小地扭
- 萝芙木茎叶
- 虎尾兰
- 金盏草根
- 牛口涎
- 菘菜子
- 射干
- 蚕蛹
- 大叶鸡菊花
- 大叶楠根
- 万丈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