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羊油
《中华本草》:黄羊油
拼音注音
Huánɡ Yánɡ Yóu
英文名
Mongolian gazelle fat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
原形态
黄羊,中等大小偶蹄动物。成兽体长超过1.1m,体重可达30kg左右。鼻面较宽, 耳较短,颈细长,颊无面纹。雄羊角一对,角短较直。除角尖外,均有明显的环棱,角尖向内弯。角因个体差异而有变化。雌羊无角,但相当于角的部位有明显突起。四肢较细,后肢略长于前肥。臀部有白斑。尾短,长仅8-10cm。其冬毛厚而色浅,全身为浅红棕色,杂有白色长毛伸出;腹毛白色,臀部白斑极为显着。夏毛浅棕黄色,吻鼻部略带棕色,尾亦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带。具集群性,奔跑甚速。以禾本科植物及豆科牧草为主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。
性味
味甘;微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疗痔;。主痔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羊油
拼音注音
Huánɡ Yánɡ Yóu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脂肪。
功能主治
治痔疮,黄羊油涂患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蛤仔
- 大风艾
- 山黄麻根
- 小筋骨藤
- 蓝天草
- 榄仁树子
- 心叶风毛菊
- 柴胡
- 猪肺
- 变色红菇
- 梗通草
- 黄筒花
- 四方拳草
- 羊胆
- 小粘药
- 山慈菇
- 四叶萝芙木
- 米碎木皮
- 蝴蝶暗消
- 莽草根
- 曼陀罗根
- 小紫含笑
- 豆腐渣果根
- 大榆蘑
- 水凤仙
- 芸薹子
- 乌当归
- 胡枝子
- 杏仁防风
- 槭叶草
- 石椒草
- 山芝麻
- 青竹标根
- 卵叶蜘蛛抱蛋
- 大叶藻
- 莨菪根
- 铺山燕
- 大昏鸡头
- 蛇含
- 铁角凤尾草
- 对叶油麻叶
- 新疆羌活
- 土瓜狼毒
- 小旋鸡尾
- 欧泽芹
- 湿鼠曲草
- 黄缅桂果
- 水丁香
- 待宵草
- 地瓜藤
- 小叶榕
- 天胡荽
- 虎骨胶
- 山壳骨
- 蚕茧草
- 小悬钩子
- 对对参
- 海决明
- 东北鼢鼠
- 大叶樟
- 黄斑龙胆
- 红背马蓝
- 密马
- 甜瓜皮
- 莼
- 鹿皮
- 异叶米口袋
- 向天蜈蚣
- 棱萼母草
- 华山参
- 大桫椤
- 堵喇
- 茅香根
- 小叶鼠李
- 蔓胡颓子根
- 黄耆茎叶
- 鳞花草
- 小六月寒
- 冷地卫矛
- 冠果草
- 虾蟆胆
- 血参
- 柳叶菜
- 绵毛马兜铃
- 秦皮
- 黄杨木
- 少花柏拉木
- 大头茶果
- 狼牙委陵菜
- 红毛草
- 打虫果
- 卫矛
- 山吴萸果
- 射鸡尾
- 四照花
- 东北延胡索
- 甘肃棘豆
- 黄稔根
- 小果野葡萄
- 西藏野花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