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缅桂
《中华本草》:黄缅桂
拼音注音
Huánɡ Miǎn Guì
别名
黄兰、大黄桂、黄桷兰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兰科植物黄兰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helia champac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取根部,除净泥土杂质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10-20m,胸径达1m。幼枝、嫩叶和叶柄均被淡黄色平伏的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细,长2-4cm;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;叶薄革质;叶片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,长10-20cm,宽4-9cm,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楔形,两面绿色。花单生于叶腋,橙黄色,极香;花梗短而有灰色绒毛,花被15-20,披针形,长3-4cm;雄蕊多数,药隔伸出成长尖头;雌蕊心皮多数,分离,密被银灰色微毛,雌蕊群柄长约3mm。聚合果长7-15cm,(艹骨)(艹突)果倒卵状长圆形,长1-1.5cm,外有疣状突起。种子2-4有红色假种皮。花期6-7月,果期9-10月。
栽培
喜温暖湿润环境和肥沃疏松的土壤。可用种子繁殖,种子一般在2星期内即丧失发芽力,故宜随采随播。种子每1kg约10000粒。亦可用空中压条或靠接方法繁殖。生长较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湿润温暖气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藏等地。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根含小白菊内酯(parthenolide)[1]。茎皮含氧代黄心树宁碱(oxoushinsunine),黄心树宁碱(ushinsunine)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[2]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3]。[br]叶含挥发油,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(linalool),芳樟醇乙酸酯(linalyl acetate),甲基庚烯酮(methyl heptenone),牻牛儿醇(geraniol)[4]。
药理作用
黄心树宁碱对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属、分支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皆有显着的抑菌作用。
性味
苦;性凉
归经
脾;肺经
功能主治
祛风湿;利咽喉。主风湿痹痛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风湿骨痛: 黄缅桂根五钱至一两。泡酒服。②治骨刺卡喉: 黄缅桂根切成薄片,每含一至二片,徐徐咽下药液,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换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缅桂
拼音注音
Huánɡ Miǎn Guì
别名
大黄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卖仲哈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木兰科植物黄兰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20米,嫩枝和叶柄均被淡黄色的平伏柔毛叶互生,薄革质,披针状卵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,长10~20厘米,宽5~7厘米,先端长渐尖或近尾状,基部楔形;叶柄长2~4厘米;托叶痕达叶柄中部以上。花单生于叶假,橙黄色,极香;花被片15~20,披针形;雄蕊的药隔顶端伸出成长尖头;雌蕊群柄长约3毫米。聚合果长7~16厘米;蓇葖倒卵状长圆形,外有白色斑点。种子有红色假种皮。
生境分布
常栽培于村边、庭园中。分布云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小白菊内酯0.3%。树皮含黄心树宁碱、鹅掌楸碱、木兰花碱等;又含β-谷甾醇。
药理作用
黄心树宁碱对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属、分支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皆有显着的抑菌作用。
性味
性凉,味苦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利咽喉。
复方
①治风湿骨痛:黄缅桂根五钱至一两。泡酒服。
②治骨刺卡喉:黄缅桂根切成薄片,每含一至二片,徐徐咽下药液,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换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缅桂
拼音注音
Huánɡ Miǎn Guì
别名
大黄桂、卖仲哈[傣]、黄桷兰、薝卜
来源
木兰科含笑花属植物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.,以根和果实入药。根全年可采,切片晒干;果夏秋采收,去皮晒干研粉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根:祛风湿,利咽喉。用于风湿骨痛,骨刺梗喉。
果:健胃止痛。用于消化不良,胃痛。
用法用量
根0.5~1两。泡酒服治风湿骨痛;或用根切片含口中,徐徐咽下药液治骨刺梗喉。
果研粉冲开水服,每用1~2分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龙须
- 假木通
- 三叶委陵菜
- 假黄麻
- 剑叶耳草
- 鲛鲨白
- 九层风
- 剑叶玉簪
- 黄花岩松
- 交让木
- 假山皮条
- 假连翘
- 剪夏罗
- 黄花虱麻头
- 卷心菜
- 假耧斗菜
- 胡颓子叶
- 小花八角枫
- 黄粱米
- 黄花参
- 具苞水柏枝
- 卷毛耳草
- 交剪草
- 黄芩
- 假蓝靛
- 卷柏
- 黄矾
- 黄竹参
- 剑叶铁角蕨
- 四叶参
- 假蒟果穗
- 九味一枝蒿
- 黄细辛
- 蛤壳
- 日照飘拂草
- 黄槿
- 黄花母
- 红花岩松
- 三叶枫
- 黄花木
- 乳香
- 四里麻
- 少花柏拉木
- 黄皮
- 山枝仁
- 假香附
- 参须
- 四季春
- 射尿(虫另)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黄羊肉
- 卷茎蓼
- 鲎壳
- 黄稔根
- 丝瓜蒂
- 白线蛇
- 黄藁本
- 黄水藨叶
- 黄背草根
- 黄石脂
- 交翅木
- 铧尖草
- 万年青叶
- 四楞蒿
- 寸金草
- 耧斗菜
- 四孢蘑菇
- 山牛蒡
- 红辣槁树皮
- 少花腰骨藤
- 娑罗子
- 荭草根
- 三爪龙
- 三角草
- 虎肚
- 牛马藤
- 商陆叶
- 红铧头草
- 山乌珠
- 山白蜡条
- 黄波罗果
- 山橿根
- 上山虎
- 升麻草
- 胡萝卜
- 空筒泡
- 金雀儿
- 吊山桃
- 鹊豆
- 双肾草
- 南瓜花
- 三角叶风毛菊
- 四楞通
- 三叶金锦香
- 三股筋
- 红辣蓼
- 山腊梅
- 红花杜鹃
- 黄土
- 南粤马兜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