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地榆
《中华本草》:红地榆
拼音注音
Hónɡ Dì Yú
别名
长柔毛委陵菜、小天青、翻白叶、小管仲、地蜂。
英文名
root of Griffith Cinquefoil.
出处
始载于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柔毛委陵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fentilla griffithii Hook.f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柔毛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,高10-60cm。根粗壮,圆柱形,有时侧根较多。花茎直立或上升,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。基生叶羽状复叶,小叶2-3对,常对生,稀下部小叶互生;叶柄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;小叶无柄或近无柄;托叶膜质,褐色,外被长柔毛或脱落近无毛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0.5-3cm,宽0.5-1.5cm,先端圆钝,稀急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缺刻状锯齿。上面被伏生疏柔毛,下面被白色绒毛及柔毛,沿脉密生长柔毛;茎生羽状5小叶或掌状3小叶,形状与基生小叶相似,托叶草质,边缘齿牙分裂或全缘。花两性;聚伞状伞房花序,花少疏散;花直径1.5-2.5cm;萼片5,三角卵圆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副萼片5,披针形、长圆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比萼片短或近等长,外面被疏柔毛或白色绒毛;花瓣5,倒卵形,称端下凹,比萼片长1-2倍,黄色,稀白色;花柱近顶生。瘦果光滑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600m的荒地、山坡草地、林缘及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温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涩汤止痢,止带。主痢疾,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活血、行气止痛、收敛止血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地榆
来源
蔷薇科红地榆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. f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止泻。主治红白痢疾,白带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川麻黄
- 厚膜藻
- 虎筋
- 穗花杉叶
- 小天冬
- 挪挪果
- 鹅首马先蒿
- 过腰蛇
- 紫弹树
- 大叶紫苏
- 酸浆根
- 虎皮草
- 树头发
- 驱风通
- 大驳骨
- 细香葱
- 云南荚蒾根
- 香槁树
- 苍蝇草
- 接骨木
- 钝叶蔷薇
- 黄蜀葵花
- 满天星
- 扶桑花
- 绿玉树
- 老蛇头
- 金鸡勒
- 海带根
- 咬人狗
- 辣根菜
- 绿茎槲寄生
- 紫楠根
- 狗胆
- 毛果算盘子
- 红螺塔
- 白背三七
- 枳壳
- 何首乌
- 咳喘木
- 栘依
- 辣蓼草
- 地骨皮
- 野芝麻
- 川明参
- 枫香树根
- 夏丸
- 糙壳菱蟹
- 小石松
- 西藏凤仙花
- 车前草
- 砒霜
- 笔管榕
- 书带蕨
- 野梧桐
- 早禾树
- 柞树皮
- 猫花
- 茅瓜叶
- 三颗针
- 红豆蔻
- 锯齿王
- 还阳参
- 樗白皮
- 山豆根
- 石斑鱼
- 候风藤
- 九龙吐珠
- 绞股蓝
- 苦地丁
- 漏斗瓶蕨
- 毛草龙
- 铜苋菜
- 鹰爪莲
- 铁草鞋
- 小叶薄荷
- 串珠耳叶苔
- 天脚板根
- 罗伞树
- 五叶泡
- 小羊肚菜
- 白藤
- 藤檀
- 彩斑桑勒草
- 车前状垂头菊
- 莼菜
- 慈乌胆
- 细叶马料梢
- 一扫光
- 土人参
- 狗狗秧
- 绵阳岩白菜
- 枇杷花
- 星毛羊奶子
- 岩泽兰
- 橙黄玉凤花
- 泡桐木皮
- 狭叶荨麻
- 栲栗果壳
- 锯齿溪蟹
- 女贞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