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马阴茎
《中华本草》:白马阴茎
拼音注音
Bái Mǎ Yīn Jīnɡ
别名
白马茎。
英文名
Horse penis
出处
出自1.《纲目》。2.《雷公炮炙论》:白马茎要马无病,嫩身如银,春收者最妙。3.《本草拾遗》:凡收白马茎,当以游牝时力势正强者,生取得力良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采收和储藏:宰杀雄马后,割下外生殖器,剔除残肉及脂肪,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晾干。
原形态
马,体格高大,骨骼肌发达,四肢强颈有力。体高1.27-1.60m,体重225-773kg。雌雄差异很大。马头面部狭长,耳小而尖,直立。鼻宽,眼大。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,具有长毛即鬃毛。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。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,毛部也有长的鬃毛。我国马的品种较多,有蒙古、河曲、伊犁、三河、黑河等种,因品种不同,身体大小、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、花毛、黑毛、栗毛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马属草原动物,善奔驰,草食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(白马茎),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,将生羊血拌蒸半日,出晒干,以粗布拭上皮,并干羊血了,细锉用也。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肾阳;益精气。主肾虚阳痿;精亏不育;虚弱赢弱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剂,6-9g。
注意
《本草经疏》:凡阴虚火盛者不得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经疏》:马阴茎,察其功用,气平应作温,非甘温则不主伤中脉绝,以甘能补血脉,温能通经络故耳。阳衰则阴不起,而生长之道绝,咸温走下焦,补助真阳,则阴自起而精自暖,故能令人有子也。气属阳,阳得补,故能益气;肾藏志,肾气足,故能强志;甘温补血脉而助真气,故又能长肌肉肥健也。2.《本经》:主伤中脉绝,阴不起。强志益气,长肌肉,肥健,生子。3.《别录》:主小儿惊痫。4.《药性论》:主男子阴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马阴茎
拼音注音
Bái Mǎ Yīn Jīnɡ
别名
白马茎(《本经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马肉"条。
性味
甘咸,温。
①《本经》:"味咸,平。"
②《别录》:"甘,无毒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甘咸,温。"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"(白马茎),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,将生羊血拌蒸半日,出晒干,以粗布拭上皮,并干羊血了,细锉用也。"
功能主治
补肾益气。治阳痿精衰,虚弱羸瘦。
①《本经》:"主伤中脉绝,阴不起。强志益气,长肌肉,肥健,生子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小儿惊痫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主男子阴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入丸剂。
注意
《本草经疏》:"凡阴虚火盛者不得服。"
复方
益丈夫阴气:白马茎,阴干者,末,和苁蓉蜜丸,空心酒下四十丸,日再,百日见效。(孟诜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鹿药
- 鼺鼠
- 鹿梨根皮
- 龙胆
- 鹿肉
- 岩酸
- 鹿耳韭
- 鹿胆
- 龙州线蕨
- 紫荆皮
- 鹿蹄肉
- 龙常草
- 龙胆草
- 龙胡子
- 鼋膏
- 鹿角
- 龙脑膏香
- 黎豆
- 龙棕
- 龙角草
- 盘羊睾丸
- 小叶石楠
- 龙骨风
- 鹿尾
- 莱菔子
- 鹿齿
- 鹿角霜
- 鹿草
- 淡菜
- 胖血藤
- 蝈蝈
- 鹿耳翎根
- 硬骨凌霄
- 秋葡萄茎
- 鹿角草
- 鸬鹚翅羽
- 全光菊
- 鹿角菜
- 缬草
- 龙须眼子菜
- 鼠牙半支
- 尖子木
- 香排草
- 云南野砂仁
- 紫薇
- 厚叶贯众
- 一把伞
- 通花根
- 滇南寄生
- 鳢鱼
- 过路惊
- 小麦麸
- 一匹草
- 紫苏梗
- 黍米
- 苦楝皮
- 黑面叶
- 小茄
- 血余
- 人面子根皮
- 礁膜
- 钓杆柴
- 大枣
- 跌打老
- 穇子
- 鹅
- 芋头花
- 冰球子
- 牛筋条
- 刘寄奴
- 倒钩刺
- 马桑树皮
- 龟血
- 萹蓄
- 鹅蛋壳
- 葫芦茶
- 黄木耳
- 米饭花
- 枝儿条
- 毛八角莲
- 白花菜
- 九子连环草
- 虎斑游蛇
- 秀丽野海棠
- 刺瓜
- 角翅卫矛果
- 淡味当药
- 罗勒
- 木瓜
- 撒发
- 秋海棠果
- 大臭黄荆
- 柠条子
- 野草香
- 覆盆子
- 麻柳果
- 长毛柃叶
- 尖顶羊肚菜
- 打箭菊
- 黑色鳞毛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