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常草
《中华本草》:龙常草
拼音注音
Lónɡ Chánɡ Cǎo
别名
粽心草
英文名
Manchurian Beakgrain
出处
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木科龙常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arrhena manshurica Maxim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龙常草 多年生草本。基部具短根茎及被鳞片之芽体,须根细弱。秆直立,细弱或较粗,高70-120cm,具5-6节,节间粗糙,节下具微毛。叶鞘短于节间,密被微毛;叶舌质厚,长约1mm,先端截平或不规则的齿裂;叶处扁平质薄,线状披针形,下面粗糙,上面通常密被短毛,长15-30cm,宽6-20mm。圆锥花序长12-20cm。分枝直立与主轴贴生,基部者多孪生,主枝长达7cm,通常不再分枝,各具27-个小穗;小穗含2-3朵小花,长4.5-7mm,小穗轴节间被微毛,长约1.8mm;颖膜质,第1颖长1.5-2mm,具1脉,第2颖长2-3mm,具1-3脉;第1外稃长4.5-5mm,具3条明显的脉,脉上稍粗糙,内稃与外稃近等长,脊上部具纤毛;颖果长约4mm,黑褐色,其锥形先端呈乳黄色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和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河北、陕西各地 。
性味
味咸;温;无毒
功能主治
主轻身;益阴气。主疗痹寒湿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生河水旁,状如龙刍。2.《本草纲目》:按尔雅云鼠莞也。郭璞云:纤细似龙须,可为席,蜀中出者好。恐即比龙常也。盖是龙须小者,故其功用相近。3.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具清热解毒之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鹿角
- 龙脑膏香
- 黎豆
- 龙棕
- 龙角草
- 盘羊睾丸
- 小叶石楠
- 龙骨风
- 鹿尾
- 莱菔子
- 鹿齿
- 鼋膏
- 鹿角霜
- 鹿草
- 淡菜
- 胖血藤
- 蝈蝈
- 鹿耳翎根
- 硬骨凌霄
- 秋葡萄茎
- 鹿角草
- 鸬鹚翅羽
- 全光菊
- 鹿角菜
- 缬草
- 龙须眼子菜
- 鼠牙半支
- 尖子木
- 香排草
- 云南野砂仁
- 紫薇
- 厚叶贯众
- 一把伞
- 通花根
- 滇南寄生
- 鳢鱼
- 过路惊
- 小麦麸
- 一匹草
- 紫苏梗
- 黍米
- 苦楝皮
- 黑面叶
- 小茄
- 血余
- 人面子根皮
- 礁膜
- 钓杆柴
- 大枣
- 跌打老
- 穇子
- 鹅
- 芋头花
- 冰球子
- 牛筋条
- 刘寄奴
- 倒钩刺
- 马桑树皮
- 龟血
- 萹蓄
- 鹅蛋壳
- 葫芦茶
- 黄木耳
- 米饭花
- 枝儿条
- 毛八角莲
- 白花菜
- 九子连环草
- 虎斑游蛇
- 秀丽野海棠
- 刺瓜
- 角翅卫矛果
- 淡味当药
- 罗勒
- 木瓜
- 撒发
- 秋海棠果
- 大臭黄荆
- 柠条子
- 野草香
- 覆盆子
- 麻柳果
- 长毛柃叶
- 尖顶羊肚菜
- 打箭菊
- 黑色鳞毛蕨
- 复生草
- 黑三棱
- 盒子草
- 人参条
- 长尾复叶耳蕨
- 竹鼠子油
- 苦地丁
- 野油麻
- 鱼尾葵
- 海牛
- 管仲
- 黄背草果
- 肾经草
- 猴闼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