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光菊
《中华本草》:全光菊
拼音注音
Quán Guānɡ Jú
英文名
all-grass of Maximowiczii, all-grass of Maximowicz Hololeio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全光菊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loleion maximoiuiczii Kitam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均可采挖。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全光菊 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全株无毛。根茎铺匐。茎直立。基生叶条状披针形或长倒披针形,长14-40cm,宽0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窄成具翅的柄,全缘;茎生叶互生,长5-14cm,宽0.4-1cm,先端渐尖,无柄,全缘。头状花序多数,排列成疏伞房状,梗长15-30mm;总苞圆筒状,长12-14mm,外层总苞片卵形至披状长圆形,带紫色,长2-6mm,边缘具细毛,内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,长约10mm;舌状花浅黄色,长约20mm,舌片先端5齿裂。瘦果浅棕色,长4-6mm,具4纵棱;冠毛长约7mm,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草坡及田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华北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功能主治
利湿退贡。主黄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及根;有利尿的功能。用于黄疸病。花序:用于产后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针刺铁仔
- 红根草
- 黄秋葵根
- 马比木
- 西藏马先蒿
- 刺南蛇藤
- 地仙桃
- 榆树
- 篦子三尖杉
- 东菊
- 树韭菜
- 柚皮
- 藤金合欢
- 广西莲座蕨
- 柳叶藓
- 山沉香
- 罗汉松根皮
- 断板龟
- 天香炉
- 落新妇根
- 红敷地发
- 小功劳
- 小野鸡尾
- 刺萆薢
- 莲座叶通泉草
- 山柳菊
- 柴厚朴
- 辫子草根
- 黄缨菊
- 叉分蓼
- 栗柄金粉蕨
- 海龟胶
- 冰糖
- 革叶蓼
- 羊皮
- 酒瓶花
- 龟甲胶
- 楮叶
- 华金腰子
- 大细辛
- 杏花
- 黄莲花
- 谷皮藤
- 拳参
- 臭黄荆根
- 小地柏
- 耧斗菜
- 尿桶弓
- 裂叶双盖蕨
- 红花月见草
- 野马肉
- 瓜螺
- 川梨
- 钉耙七
- 锡兰肉桂
- 猫脚印
- 多穗石柯叶
- 海蟹壳
- 伞花绢毛菊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白叶花柴
- 月桂子
- 见血封喉
- 白金古榄
- 小金樱子
- 鹿角菜
- 铁仔
- 草胡椒
- 山梗菜
- 岩葱
- 豪猪毛刺
- 慈竹花
- 长管假茉莉
- 橘
- 月见草
- 胡桃壳
- 红皮
- 楤叶悬钩子
- 公英叶风毛菊
- 小果栀子
- 钻石风
- 湖北海棠
- 大发散
- 金银花露
- 狐肉
- 绿萼梅
- 凤仙根
- 小金梅草
- 小粘叶
- 猫腿姑
- 乌榄叶
- 壶卢
- 百部
- 独活
- 草乌头
- 梁王茶
- 蘘荷花
- 金橘根
- 黄茄花根
- 山百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