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缘凤尾蕨
《中华本草》:全缘凤尾蕨
拼音注音
Quán Yuán Fènɡ Wěi Jué
别名
鸡脚莲、井口边草、巴墙草、蒲山剑、铁蕨
英文名
Conspicuous Brak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全缘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insignis Mett.ex Kuhn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40-150cm。根茎短,木质,黑色,顶端被黑褐色钻形的鳞片。叶簇生,一型,厚纸质,干后淡褐色;叶柄禾秆色,无毛,长60-90cm,圆柱形,基部稍扩大,上面有狭沟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8-80cm,宽15-30cm,单数一回羽状;羽片6-13对,线状披针形,长约20cm,对生或近对生,向上斜升,上部的孢子羽片宽1-1.5cm,下部的营养羽片宽2-2.6cm,全缘,具软骨质的边;叶脉明显,小脉分叉。孢子囊群狭线形,着生于小羽片边缘的上部,羽片的基部和先端下育;囊群盖线形,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密林下、阴湿水沟旁或岩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消肿。主痢疾;咽喉肿痛;瘰疬;黄疸;血淋;热淋;风湿骨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微苦、性凉。有清热解毒、活血祛瘀的功能。用于黄疸、痢疾,跌打损伤,风湿、咽喉肿毒、瘰疬、血尿及各种出血证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丁桂
- 千脚虫
- 震天雷
- 薯良
- 棉子油
- 牛嗓管树
- 苏黄耆
- 球花党参
- 黄栌枝叶
- 山羊肝
- 鸬鹚(鸬鹚)
- 石南叶
- 慈竹箨
- 海鹞鱼
- 蛇葡萄根
- 地榆
- 地红子根
- 西藏凤仙花
- 火焰草
- 千叶独活
- 南方红豆杉
- 春花木
- 金鸡脚
- 大巢菜
- 何首乌叶
- 三消草
- 白屈菜根
- 莳萝苗
- 千金藤
- 松蕈
- 矮茎朱砂根
- 土蜂
- 楸树
- 天萝水
- 山五味子
- 鼋甲
- 天山雪莲花
- 红升麻根
- 酪
- 鲨鱼油
- 功劳根
- 罗汉松
- 野兔毛
- 山鸢尾花
- 松节油
- 吊灯花叶
- 苦甘草
- 水老虎
- 杉塔
- 水火麻
- 柏勒儿茶
- 昆明堵喇
- 长毛风毛菊
- 五指毛桃果
- 刺莓果
- 白花夏枯草
- 七星鱼
- 猕猴桃
- 甘露子
- 豌豆七
- 蜀葵
- 狗尾巴参
- 厚叶素馨
- 家白蚁
- 老虎俐
- 竹鼠肉
- 单花鸢尾
- 光叶石楠
- 小金牛草
- 高原点地梅
- 金锦香
- 毛荚决明
- 牙痈草
- 大唇马先蒿
- 柠条根
- 藤麻
- 莲生桂子草根
- 野柿花
- 红椋子
- 感应草
- 木通
- 硬叶吊兰
- 天胡荽
- 黄瓦韦
- 杉木
- 黄蜀葵
- 狗响铃
- 山香
- 毛枝卷柏
- 凤尾七
- 水蓑衣
- 虎石头
- 眼子菜
- 三叶排草
- 竹蜂
- 太白花
- 草本三角枫
- 山稗子根
- 石脑油
- 银杏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