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骨红
《中华本草》:碎骨红
拼音注音
Suì Gǔ Hó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金叶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.Y.Hu(C.kwangtungense S.Y.Hu var.frutescens S.Y.Hu)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取根部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10-12m,小枝细瘦,无毛,皮孔不明显,叶互生;叶柄长8-10mm;叶革质,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6-8cm宽1.8-3cm,先端锐尖,基部渐狭成楔形,全缘,表面有光泽,中脉在表面凹陷,背面隆起,侧脉8-20对,至叶边缘网结,网脉明显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序轴被短柔毛;苞片披针形,有睫毛;小苞片人着生花梗近中部;花萼杯状,裂片近圆形,具睫毛;花冠短钟形,被毛;雄蕊10,不伸出花冠外,花丝无毛,花药基部近囊状;子房5室,被微柔毛,花柱圆柱形,柱头平截。蒴果扁球形,外果皮木质化。种近卵圆形,压扁,有歪翅,具纵条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甘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吊兰
- 蒒实
- 莳萝苗
- 石菖蒲花
- 石头菜
- 石风丹
- 多穗石柯
- 红马蹄草
- 红骨参
- 九管血
- 黄毛榕
- 小金发藓
- 红铧头草
- 白背小报春
- 刺南蛇藤
- 胡颓子
- 红花酢浆草
- 胡麻花
- 蚕豆壳
- 上山虎
- 红背叶
- 红缘层孔菌
- 红花雪莲花
- 柿漆
- 红须须
- 红靛
- 胡葱
- 红辣槁树皮
- 簕竹
- 法半夏
- 糖茶藨
- 红蒂蛇
- 尾花细辛
- 云南鸡矢藤
- 红背酸藤
- 红花苗
- 迎春花
- 山皮条
- 胡萝卜子
- 胡豆草
- 胡颓子根
- 梨
- 牡荆沥
- 红黑二丸
- 红麸杨
- 胡枝子根
- 胡莲
- 自然铜
- 芦竹
- 胡桐泪
- 量天尺
- 角翅卫矛果
- 指甲兰
- 黄明胶
- 八仙草
- 车前
- 水蓼
- 雪参
- 廊茵
- 牛胞衣
- 虎杖叶
- 仙掌子
- 泡囊草
- 山稔根
- 小罗伞
- 滇崖爬藤
- 甘西鼠尾
- 茯苓
- 金钱草
- 杨梅树
- 刺葡萄根
- 峨嵋耳蕨
- 大叶藜
- 水胡满
- 栗子
- 蓖麻
- 大麦苗
- 椰根
- 罗锅底
- 贝子
- 蜈蚣草根
- 棉团铁线莲
- 土牡蛎
- 江西金钱草
- 石蒜
- 侧耳
- 皂荚
- 灵猫香
- 石凉伞
- 凉山虫草
- 小叶榕
- 海带根
- 臭蒿
- 小果蕗蕨
- 芦花
- 猕猴桃根
- 柳叶
- 地龙
- 水仙花
- 菾菜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