酱头
《中华本草》:酱头
拼音注音
Jiànɡ Tóu
别名
赤地胆、绛头、血地胆、大红药、朱砂莲、九节节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齿叶蓼的块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块根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块根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块根肥大,近球形,表面棕褐色,直径达10cm,常有瘤状结节并生出多数具分枝、弯曲、线状而长的小根。茎中空,长达1m或更长,基部稍木质,散生棕色、甚小而明显的斑点,分枝多,枝梢纤细,小枝灰黄色,有细槽纹,一侧被极短的微柔毛,其余无毛,茎中部的节间长5-9cm,最下及顶部的较短;托叶鞘干膜质,棕色,长4-6mm,先端斜而渐尖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6cm,茎顶部的叶柄较短;叶片柔嫩,长卵状三角形,先端渐尖,长2-11cm,宽1.5-6cm,茎中部的叶基部心形,顶部的叶基截平,鲜叶片的中央有深色色晕,两面无毛,但密生细小的乳头状突体,叶缘有甚小的裂齿。总状花序,2-7个(稀单个)总状花序组成腋生及顶生的圆锥花序,总花梗长1-4cm,无毛;花梗约与苞片等长或稍长;苞片阔卵形,干后玫瑰红色,长约2mm;花被白色,裂瓣5,基部合生,花蕾期为阔卵形,盛花时伸长,长达4mm,宽约2mm;雄蕊8枚,花药球形;子房长约1mm,花柱3枚,合生至中部,长约1mm,柱头头状。瘦果卵形,具3棱,包干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沟、向阳的灌木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和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块根肥大,圆球形,或略呈葫芦形,长10-20cm,直径8-18cm。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,凹凸不平,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,顶部有残余茎基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[br]横断面绎红色,具粉性,可见同心环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苦;涩;性凉
归经
心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和中;清热解毒;调经止血。主不良;胃痛;痢疾;月经不调;崩漏;疔疮初起;外伤出血消化不良;胃痛;崩漏;月经不调;外用治疔疮初起,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~9g;研粉,2~3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酱头
拼音注音
Jiànɡ Tóu
别名
绛头、赤地胆、血地胆、大红药
来源
蓼科蓼属植物酱头Polygonum aubertii Henry [Bilderdykia aubertii (Louis Henry)Moldeuke],以块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切片,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调经止血。用于痢疾,消化不良,胃痛,崩漏,月经不调;外用治疔疮初起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2~3钱,研粉吞服0.5~1钱,用酒送服。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酱头
拼音注音
Jiànɡ Tóu
别名
赤地胆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酱头的块根。秋季采挖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缠绕草本,长3~8米。块根肥大,直径可达10~20厘米,横切面酱红色。茎绿色至淡紫绿色,光滑无毛,有紫色斑点。叶互生,宽卵形成卵圆状三角形,长4~10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尖,基部截形至浅心形,两面近于无毛,上面有紫斑纹或无;叶鞘干虞质,叶柄长2~4厘米。花小,白色;总状花序腋生咸顶生。瘦果卵形,包被于宿存花被内,具3棱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山沟、向阳的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亦有栽培。
性味
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止痢,消炎。治痢疾,消化不良,内出血,疔疮初起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通草
- 毛嘴签
- 云防风
- 破布叶
- 豪猪肉
- 泡桐根
- 鼻烟
- 牛心果
- 十两叶
- 声色草
- 野扁豆
- 白子菜
- 青竹标
- 甜茶藤
- 回心草
- 矮茎冷水花
- 刺蓬花
- 蓼大青叶
- 鹩哥舌
- 单花鸢尾
- 獭肝
- 高粱泡
- 藏丁香
- 菊花参
- 柱果木榄叶
- 苏木蓝
- 卵叶鳞始蕨
- 椿白皮
- 谷皮树
- 九头青
- 西藏花椒
- 节节茶
- 丽春花果实
- 矮脚苦蒿
- 葡萄叶秋海棠
- 铁粉
- 多刺绿绒蒿
- 狼毒
- 金银花露
- 鸡蛋参
- 白云花根
- 玉蝉花
- 姜三七
- 麝香草
- 蜂乳
- 香蓼
- 异型莎草
- 韭菜子
- 香樟根
- 细叶桉果
- 鼻血雷
- 狼把草
- 水冬瓜花
- 蓬蘽
- 姜皮
- 罗望子
- 墨旱莲
- 血满草
- 贯众
- 青葙
- 小花吊兰
- 麋骨
- 皮袋香
- 环草
- 葱汁
- 山慈菇
- 三尖杉根
- 山香果
- 红豆蔻
- 牛脾
- 黑鹅脚板
- 白果
- 酸石榴
- 细叶卷柏
- 蘘荷子
- 甘土
- 葫芦
- 葛粉
- 毛木通
- 血叶兰
- 热痱草
- 条叶垂头菊
- 黄樟
- 丁茄
- 鸡肫草
- 尖尾风
- 顺江木
- 菱叶
- 酸枣树皮
- 雪猪骨
- 鹤顶兰
- 鸢胆
- 牛蒡茎叶
- 牛白藤根
- 硫化铅
- 软骨藻
- 石蔓藤
- 斑鸠菊
- 大茶根
- 豺皮樟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