爬山豆根
《中华本草》:爬山豆根
拼音注音
Pá Shān Dòu Gēn
别名
大发表、野蚕虫根、见水消、三楞金刚、松漏争。
英文名
Root of Threeangleabranch Clovershrub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(Franch.)Schindl.[Lespedeza trigonoclad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三棱枝杭子梢 小灌木,高60-120cm。小枝三棱形,无毛。托叶宿存,膜质,无毛,斜披针形;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有翅,长1.5-4.5cm,宽1-3cm;小叶坚纸质,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圆形或微缺有细尖,基部近圆形,下面被白色长硬毛,侧面小叶长3-8.5cm,宽0.8-2.5cm,顶端小叶稍大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总花梗细长,有棱,长10-17cm,被短柔毛;花梗细长;苞片宿存,线状披针形,长5-10mm;花萼宽钟形,被黄色长硬毛,萼齿5,披针形,急尖,下1个较长;花冠蝶形,黄色,长8-10mm,旗瓣卵圆形,较翼瓣稍短,龙骨瓣急尖,弯曲。荚果斜椭圆形,长约7mm,宽约4mm,被毛。花期8-9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2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涩;微甘;平
归经
肝;大肠;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湿热痢疾;黄疸;肠风下血;风湿痹痛;水肿;跌打损伤;乳痈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解热,止血。治高热,赤痢,肠风下血,吹乳,跌打损伤,月家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爬山豆根
拼音注音
Pá Shān Dòu Gēn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三棱枝杭子梢,又名:三棱草、山落花生、大发表、野蚕豆根、三棱梢爬山豆。
小灌木,高60~120厘米。小枝三棱形,无毛。叶互生;小叶3,长椭圆形,长4.5~8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先端圆或微凹,基部近圆形,全缘,下面被白色长毛,侧生小叶较小;叶柄有翅,小叶柄密被白毛;托叶宿存,披针形。急尖,基部下延。圆锥花序顶生,总花梗有棱,被短柔毛;苞片宿存,线状披针形;萼钟形,外面密被白色长毛,先端5齿裂;下面1枚较长;花冠黄色,长8~10毫米,旗瓣卵圆形,龙骨瓣急尖,向内直角弯曲。荚果斜椭圆形,长7毫米,全部被毛。花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山坡林下或草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,味涩微甘。"
功能主治
治肠炎,痢疾,肠风下血,肾炎,风湿痛,跌打损伤。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解热,止血。治高热,赤痢,肠风下血,吹乳,跌打损伤,月家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赤痢:爬山豆根、红糖各五钱。同炒焦,煎水服。
②治肠风下血:爬山豆根一两,茜草三钱。煎甜酒水服。
③治吹乳:爬山豆根一两。捣绒,炒热外敷乳上。
④治跌打损伤:爬山豆根一两,捣烂,加童便少许,拌匀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⑤治风寒外感,皮肤病: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⑥治赤痢,肠炎,肾炎: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⑦治风湿性关节炎:大发表根一两。泡酒服。(⑤方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槐
- 江西金钱草
- 焦栀子
- 破布草
- 菊花苗
- 蒺藜苗
- 藕
- 橘红
- 结香
- 毗黎勒
- 皮哨子
- 蒟蒻薯
- 苹果叶
- 葡萄根
- 酒饼叶根
- 接骨木根
- 金牛草
- 闹狗药
- 江南桤木
- 葡萄
- 角果木
- 姬蕨
- 建兰叶
- 金剪刀
- 建兰根
- 逆阿落
- 鲇鱼
- 鸥
- 江珧壳
- 盘肠草
- 牛白藤根
- 牛羊草结
- 牛肋筋
- 钮子七
- 椒目
- 排钱草
- 朴树
- 胶质鼠尾草
- 炮姜
- 芥子
- 蕨萁
- 酒酿
- 牛蒡根
- 金堂葶苈
- 泡囊草
- 荠菜
- 建砂仁
- 桔梗芦头
- 绢毛苣
- 胖大海
- 菩提香
- 坡参
- 筋藤
- 羯布罗香
- 藨寄生
- 接骨丹
- 接骨树皮
- 糯米团
- 欧当归
- 排草香
- 枇杷核
- 胖树根
- 角翅卫矛根
- 接骨木
- 金粉蕨
- 普陀南星
- 蒲棒
- 牛肾
- 尖苞柊叶根
- 拘那花
- 极丽马先蒿
- 藕蔤
- 碱蓬
- 枇杷根
- 狍茸
- 粃壳草
- 牛肺
- 金匙叶草
- 糯米条
- 欧绵马
- 偏翅唐松草
- 结血蒿
- 泡掌筒
- 爬山虎
- 破碗掌脚树
- 破血丹
- 牛耳草
- 接筋草
- 婆婆纳
- 结根草莓
- 菅
- 胖儿草
- 见血飞
- 螃蟹七
- 建兰花
- 戟叶石韦
- 棘胸蛙
- 匍匐滨藜
- 稷米
- 聚花风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