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金钱草
《*辞典》:江西金钱草
拼音注音
Jiānɡ Xī Jīn Qián Cǎo
别名
南昌金钱草(《中药通报》),满天星、野芹菜、破铜钱、小金钱(《江西中药》)。
出处
《中药通报》51:20,1959
来源
为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的全草。4~6月采。
原形态
白毛天胡荽,又名:梅花藻叶天胡荽。
多年生草本。茎细长而匍匐,茎节处生根及叶。叶互生,质薄,叶片肾圆形成圆心脏形,径1~1.5厘米,3~5掌状深裂,几达基部,裂片呈楔形或倒三角形,侧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仪裂达基部1/3处,边缘具钝齿,上面无毛,下面及叶柄顶端疏具白色毛茸;叶柄纤弱,长1~5厘米;托叶2,小,圆形或卵圆形,边缘有齿牙,下面有毛茸。伞形花序腋生;总花梗细长,具毛茸;花细小而密集,花柄短;花瓣5,白绿色,有淡红紫晕;雄蕊5;子房下位。双悬果长不及1毫米,心皮每侧有一背棱,表面具疣状突起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旁、草地、沟边、湖滩较湿润之处。分布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产于江西。
形状
干燥全草多缠结成团,根生于茎节,甚纤细,黄棕色,常卷缩弯曲。茎细而扭曲,表面有细纵纹,径约0.1厘米,黄棕色至棕色,易折断,断面淡黄色,可见棕色点状的维管束。叶卷缩成团,苍绿色或焦黄色,展开后,下面可见稀白毛。有时见集成小球团状的花果。气微香,味淡微辛。
性味
《江西中药》:"微甘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砂淋,黄疸,肝炎,肾炎,肝火头痛,火眼。
①《中药通报》:"治肾脏炎,肾结石。"
②《江西中药》:"利湿热。用于砂淋有着效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熬膏。
临床应用
①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
第1天取满天星1两煎服,第2天起加老鸦草(酢浆草)1两煎服,每日1剂,连服半月。治疗5例,均有一定疗效。或以满天星干草2两(小儿减半)煎服,每日1剂,10天为一疗程。并常规配合保肝疗法,治疗60例,痊愈15例,显效25例,好转20例。
②治疗百日咳
取满天星鲜草1两煎服,每日1剂(婴儿减半)。治疗10例,显效7例,有效2例,无效1例。
备注
原种植物天胡荽在江西与本品同等入药。详"天胡荽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土马骔
- 天茄子
- 紫芝
- 女贞根
- 南瓜花
- 牛儿藤
- 土荆芥
- 蝤蛴
- 塘虱鱼
- 扭肚藤
- 天葵子
- 南烛根
- 南赤瓟
- 土香薷
- 奶汁树
- 南瓜根
- 泥炭藓
- 天竺子
- 天胡荽
- 土远志
- 天泡子
- 太白花
- 天雄
- 托腰散
- 太白韭
- 太白参
- 土白蔹
- 挪挪果
- 太子参
- 土麦冬
- 条参
- 红沙
- 太白鹿角
- 尿桶弓
- 天王七
- 柠条籽
- 白金果榄
- 柠檬桉
- 昙花茎
- 南天竹
- 泥鳅滑液
- 南瓜藤
- 柠檬皮
- 竹节参
- 天葵草
- 南沙参
- 土羌活
- 牛口涎
- 牛含水
- 土黄芩
- 天竺桂
- 牛奶柴
- 南木香
- 奶浆木
- 土香榧
- 天文草
- 南酸枣
- 天花粉
- 托里贝母
- 土连翘
- 南蛇藤
- 太白针
- 太平莓
- 牛喉咙
- 南瓜瓤
- 天仙子
- 柠檬叶
- 太白贝母
- 太白丽参
- 南方红豆杉
- 南苜蓿
- 女儿红叶
- 娘娘菜
- 头花杜鹃
- 南方露珠草
- 南岭黄檀
- 天水蚁草
- 南方六道木
- 南蛇竻苗
- 柠檬桉果
- 天山花楸
- 头花猪屎豆
- 土色牛肝菌
- 海尼豆瓣绿
- 南粤马兜铃
- 南方荚蒾
- 南亚新木姜
- 托柄菝葜
- 天生草
- 南天竹子
- 天脚板根
- 拟囊果芹
- 奶浆柴胡
- 南天竹叶
- 扭鞘香茅
- 天星藤
- 柠檬桉叶
- 南天竹梗
- 癣草
- 天荞麦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