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叶
《中华本草》:苹果叶
拼音注音
Pínɡ Guǒ Yè
英文名
Apple leaf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lus pumila Mill.
原形态
苹果 乔木,高达15m。小枝幼嫩时密被绒毛,老枝紫褐色,无毛。叶互生,叶柄长1.5-3cm,被短柔毛;托叶披针形,全缘,早落;叶片椭圆形、卵形至宽椭圆形,长4.5-10cm,宽3-5.5cm,边缘有圆钝锯齿,幼时两面有短柔毛。花两性;伞房花序,具花3-7朵,集生于小枝顶端;花梗长1-2.5cm,密被绒毛;花白色或带粉红色,直径3-4cm;雄蕊20;花柱5。果实扁球形,直径在2cm以上,先端常有隆起,萼柱下陷,萼裂片宿存,果梗粗短。花期5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2500m的山坡、平原旷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。资源分布: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。我国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β-吲哚乙酸(β-indolylacetic acid)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凉血解毒。主产后血晕,月经不调,发热,热毒疮瓣,烫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[br]外用:适量,鲜叶贴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敷脐上治阴症。又治产后血迷,经水不调,蒸热发烧,服之效。2.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贴火毒疮,烧灰调油搽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苹果叶
拼音注音
Pínɡ Guǒ Yè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敷脐上治阴症。又治产后血迷,经水不调,蒸热发烧,服之效。"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贴火毒疮,烧灰调油搽之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鲟鱼
- 毛八角莲
- 披麻草根
- 铜锤玉带草
- 蒲草根
- 野菰
- 苍耳子
- 葡萄根
- 人中黄
- 苍白过路黄
- 枣槟榔
- 萍蓬草
- 桂花岩陀
- 新疆香堇
- 接骨木花
- 臭山牛蒡
- 鹿蹄肉
- 芜菁
- 铁线草
- 紫弹树枝
- 掌羽凤尾蕨
- 瓶耳小草
- 牡丹藤
- 小叶黑面叶
- 狍茸
- 蝙蝠葛叶
- 石栗
- 粃壳草
- 蒲棒
- 三加皮
- 紫背黄芩
- 粗梗黄堇
- 云南紫珠
- 皮袋香根
- 蒲桃根皮
- 钉头果
- 蒲桃壳
- 斩龙剑
- 菊花脑
- 蛏肉
- 角果木子油
- 镜面草
- 偏叶白齿藓
- 碧桃干
- 鞭叶铁线蕨
- 化金丹
- 天目琼花
- 药绿柴
- 芸香
- 蒲黄
- 柔软石韦
- 西南菝葜
- 紫茉莉子
- 括金板
- 紫木通
- 广西过路黄
- 海藻
- 南天竹根
- 黑塔子
- 刺榆皮
- 瘴气藤
- 窄叶大戟
- 箭杆七
- 金荞麦茎叶
- 黄藨根
- 朴树皮
- 干冬菜
- 雌黄
- 大金银花
- 蓍实
- 毛刺果藤
- 金钩如意草
- 鹅掌揪根
- 脉果漆
- 一支箭
- 红须须
- 瓶尔小草
- 无患子
- 杜鹃花果实
- 铁篱笆
- 川楝子
- 蒲葵根
- 歪脖子果
- 野樱花
- 云支花
- 朴树叶
- 燕麦草
- 猬菊
- 象骨
- 团叶槲蕨
- 朴消
- 大香附子
- 挖耳草根
- 水仙
- 大乌泡根
- 软丝藻
- 竹蠹虫蛀末
- 台湾海棠
- 瓦草
- 小叶买麻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