闹狗药
《中华本草》:闹狗药
拼音注音
Nào Gǒu Yào
别名
小鸡骨常山、见血飞、鸡舌头树、洋笔桃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棉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stonia mairei Lev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达2m。枝条无毛,具白色皮孔。叶3-5枚轮生;叶柄0.8-1.5cm;叶片薄纸质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渐失或尾尖,基部窄楔形,长4-13.5cm,宽0.8-2.5cm,两面无毛。花白色,多朵组成顶生或近顶生的总状式聚伞花序;萼片三角形,长1-2mm,两面无毛;花冠高脚碟状,花冠筒细长,长1-2cm,近喉部膨大,裂片长圆形,长6-10mm;雄蕊5,花药长圆形,长约2.5mm,花丝极短,着生于花冠筒膨大处;子房长约1.5mm,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花柱长约6.5mm,柱头棒状,先端2裂;花盘由2枚舌状鳞片组成与心皮互生,高达子房一半。蓇葖果双生,线形,长5-10cm,直径0.3-0.5cm,外果皮绿色。种子长圆形,长约7mm,扁平,稍向腹部弯曲,两端被黄白色缘毛。花期5-10月,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500m的山地疏林下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枯绿色,略卷缩,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4-13.5cm,宽0.8-2.5cm,先端渐尖,基部窄楔形,两面无毛,侧脉27-66对;叶柄长0.8-1.5cm。薄纸质。气微,有大毒。
化学成分
根和茎含茴芹香豆精(pimpinellin),飞龙掌血内酯(toddalolactone),5-羟基-4,8-二甲氧基-呋喃并喹啉(5-hy-droxy-4,8-dimethoxy-furoquinoline),茵芋碱(skimmianine),异茴芹香豆精(isopimpinellin),11-丙酮基-二氢光叶花椒碱(11-acet-only-dihydronitidine)[1]。
性味
辛;性温;大毒
功能主治
解毒;止血。主痈肿疮毒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未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闹狗药
拼音注音
Nào Gǒu Yào
别名
小鸡骨常山、见血飞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夹竹桃科植物小鸡骨常山的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小鸡骨常山,又名:阿斯木、羊角棉。
常绿灌木,高1米余。茎直立,老干灰色,顶部幼枝深绿色,具有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皮孔。叶4枚轮生,披针形,长8厘米左右,宽1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狭窄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青灰色,主脉及侧脉明显隆起;无托叶。聚伞状圆锥花序,顶生或近于顶生;萼短,5裂,裂片三角状卵形;花冠筒细,近顶部膨大,裂片5,偏斜倒卵形;雄蕊5,药不突出,基部圆;花盘具2舌状腺;心皮2,离生,花柱丝状,柱头倒卵形。蓇葖果线形,长5~6厘米;种子椭圆形,扁平,前端具白色绒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岩山灌木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有大毒。
功能主治
散血止痛,排脓生肌。治刀伤出血,疮毒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烂敷或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孔公孽
- 麂肉
- 金鸡尾
- 库页悬钩子根
- 南板蓝叶
- 锯鲨肝
- 葡萄叶秋海棠
- 苏木蓝
- 钻地风
- 砂仁壳
- 蛤蜊粉
- 见血清
- 隔山消
- 三消草
- 升药底
- 星毛羊奶子
- 花生壳
- 煨姜
- 水凤仙
- 苦木
- 罗汉松根皮
- 捆仙丝
- 鸡脚草乌
- 地下明珠
- 偏翅唐松草
- 金龙胆草
- 毛叶石楠根
- 青桐翠木
- 鸡爪芹
- 斑蝥
- 宽叶返魂草
- 野鸡头
- 鸡子黄
- 膜蕨囊瓣芹
- 欧当归
- 鸡眼草
- 开口箭
- 空桶参
- 对叶油麻叶
- 烟管蓟
- 猪脑
- 苹果皮
- 两头尖
- 葫芦巴
- 翅柄蓼
- 金鱼草
- 千解草
- 苦竹笋
- 鲫鱼胆草
- 鸡子
- 鸡骨柴
- 鸡脚参
- 欧活血丹
- 宽卵叶山蚂蝗
- 苦葵鸦葱
- 鸡毛菜
- 长节耳草
- 大毛桐子根
- 清风藤
- 雪猪肉
- 大黄
- 绿萼梅
- 鸡爪参
- 饺剪藤
- 青黛
- 地蚕
- 柠檬皮
- 茉莉花露
- 鸡挂骨草
- 地血香
- 脾寒草
- 鸡翎草
- 鸡冠参
- 偏翅唐松草根
- 鸡骨常山
- 啤酒酵母
- 漆大姑
- 鸡骨香
- 麻疯树
- 三匹箭
- 衣鱼
- 北沙参
- 猪鬃草
- (鱼彭)鱼鳃
- 野拔子
- 红牛皮菜
- 杭州荠薴
- 叫姑姑
- 四照花
- 覆盆子根
- 矩叶大青
- 莲状绢毛菊
- 狗血
- 光里白
- 黄花忍冬
- 九龙盘
- 鸡树条
- 粘毛鼠尾草果
- 金背枇杷
- 地羊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