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丝藤
《中华本草》:金丝藤
拼音注音
Jīn Sī Té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樟叶素馨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根挖出后,除净泥土,切片,晒干;叶多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,高1-4m。全株元毛。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,径1-2mm。叶对生,单叶;叶柄长4-10mm,扭转,有关节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稀被针形,长5-10.5cm,宽1.5-4.5cm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叶缘反卷,基出脉5条,外侧1对不明显,向上延伸直达上部,并与横脉相连接。花单生,或呈伞状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,有花1-5朵;花序无梗或梗长0.2-2cm;苞片线形,长2-4mm;花梗细长,长1.4-2.5cm,向上渐增粗;萼管长2-3mm,裂片5枚,尖三角形,长1-2mm;花冠白色,高脚碟状,花冠管长0.9-1.3cm,径1-2mm,裂片9-11枚,披针形,长1.1-2cm,宽1.5-3mm,先端渐尖。果球形或椭圆形,长1-1.5cm,径0.8-1.5cm,呈黑色。花期3-9月,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中或沙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云南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接骨疗伤。主咽喉肿痛;热毒疮疡;骨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藤
别名
大素馨花、香花藤
来源
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. axillare Kobuski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,接骨。主治咽喉肿痛,尿闭,外伤出血,骨折,疮,疖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,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,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双肾草
- 矮脚苦蒿
- 阿尔泰瑞香
- 宝盖草
- 糙壳菱蟹
- 赤车
- 臭菘种子
- 对叶油麻叶
- 苏合香
- 菊花苗
- 珊瑚
- 香胶木
- 乌口树
- 鱼胆草
- 猪鬃草
- 华东瘤足蕨
- 大脖子药
- 管仲
- 李根
- 杜鹃花果实
- 东风菜
- 金银花露
- 天文草
- 葱汁
- 土人参
- 蠘
- 假荔枝根
- 香樟
- 芭蕉头
- 山荆子
- 矩镰荚苜蓿
- 过山消根
- 石仙桃
- 丽子藤
- 腹水草
- 龙眼梳
- 野鸦椿
- 苜蓿根
- 金粉蕨
- 芒花
- 野猪蹄
- 绿豆皮
- 绿衣枳壳
- 少花柏拉木
- 玉柏
- 偷筋草
- 红芋
- 蕨根
- 石荠苎
- 鸡矢藤
- 大苞芹
- 牛蹄甲
- 黄缅桂果
- 茨菇草
- 毛蕊老鹳草
- 柠檬皮
- 地骨皮
- 牛角三七
- 鳞片水麻
- 光叶巴豆
- 鸬鹚肉
- 金星草
- 番石榴子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石蟹
- 金丝藤
- 偏叶白齿藓
- 蓟罂粟
- 地核桃
- 八月札
- 香槐
- 牛嗓管
- 麦瓶草
- 龙船乌泡
- 望月砂
- 山乌珠
- 软水黄连
- 白螺蛳壳
- 丽江独活
- 岩泽兰
- 枇杷木白皮
- 白鹇
- 硬枝黑锁梅
- 接骨木根
- 牛胆参
- 假耧斗菜
- 苏木蓝
- 白郎花
- 鹊豆
- 鸡眼草
- 金叶子
- 酱瓜
- 华东瓶蕨
- 鲤鱼胆
- 阴阳枫
- 田旋花
- 大金银花
- 紫藤子
- 空桶参
- 细枝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