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丝藤
《中华本草》:金丝藤
拼音注音
Jīn Sī Té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樟叶素馨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根挖出后,除净泥土,切片,晒干;叶多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,高1-4m。全株元毛。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,径1-2mm。叶对生,单叶;叶柄长4-10mm,扭转,有关节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稀被针形,长5-10.5cm,宽1.5-4.5cm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叶缘反卷,基出脉5条,外侧1对不明显,向上延伸直达上部,并与横脉相连接。花单生,或呈伞状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,有花1-5朵;花序无梗或梗长0.2-2cm;苞片线形,长2-4mm;花梗细长,长1.4-2.5cm,向上渐增粗;萼管长2-3mm,裂片5枚,尖三角形,长1-2mm;花冠白色,高脚碟状,花冠管长0.9-1.3cm,径1-2mm,裂片9-11枚,披针形,长1.1-2cm,宽1.5-3mm,先端渐尖。果球形或椭圆形,长1-1.5cm,径0.8-1.5cm,呈黑色。花期3-9月,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中或沙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云南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接骨疗伤。主咽喉肿痛;热毒疮疡;骨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藤
别名
大素馨花、香花藤
来源
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. axillare Kobuski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,接骨。主治咽喉肿痛,尿闭,外伤出血,骨折,疮,疖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,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,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阳桃
- 角盘兰
- 凤凰木
- 小麦苗
- 芦竹
- 羊肚
- 黑芝麻
- 鸡冠参
- 锯齿草
- 长松
- 獾骨
- 两面针
- 花红叶
- 四楞蒿
- 枸橘刺
- 飞天蠄蟧
- 山风
- 百解马兜铃
- 胡萝卜
- 十萼茄
- 柳叶亚菊蒿
- 岩泽兰
- 麦瓶草种子
- 粃壳草
- 山萩
- 苤蓝叶
- 红须须
- 李根皮
- 牛嗓管树
- 土连翘
- 牛马藤
- 野席草根
- 金冠鳞毛蕨
- 千打锤
- 铁落
- 迎春花根
- 兜冠黄共享
- 老鸦柿
- 破头风
- 山海螺
- 芡实
- 马唐
- 盘龙参
- 木蜡树叶
- 橡木皮
- 杜仲藤
- 节瓜
- 鸡脑
- 鬼羽箭
- 强壮莲座蕨
- 赤小豆芽
- 山兵豆
- 七星剑
- 高粱泡根
- 竹节七
- 地黄瓜
- 苦木叶
- 水牛角浓缩粉
- 山蒜
- 淡竹壳
- 卷伞菌
- 姜黄草
- 黄精叶钩吻
- 漆树皮
- 披针叶兔耳风
- 环纹苦乳菇
- 鱼鳞菜
- 牛肝菌
- 老来青
- 高粱泡
- 龙脷叶
- 羊骨
- 大黄
- 灰凤梨
- 金樱叶
- 浮小麦
- 小金钱草
- 地红子根
- 牛膝
- 筋藤
- 鸱头
- 牛胞衣
- 长青草
- 假芫茜
- 草豆蔻
- 何首乌
- 阳桃花
- 山矾根
- 刺南蛇藤
- 血苋
- 楮茎
- 椿树花
- 松油
- 腊梅
- 栘依
- 小蒜
- 景天
- 芒叶小米草
- 黑心姜
- 狐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