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丝藤
《中华本草》:金丝藤
拼音注音
Jīn Sī Té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樟叶素馨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根挖出后,除净泥土,切片,晒干;叶多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,高1-4m。全株元毛。小枝圆柱形或具沟纹,径1-2mm。叶对生,单叶;叶柄长4-10mm,扭转,有关节;叶片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稀被针形,长5-10.5cm,宽1.5-4.5cm,先端锐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叶缘反卷,基出脉5条,外侧1对不明显,向上延伸直达上部,并与横脉相连接。花单生,或呈伞状聚伞花序,顶生或腋生,有花1-5朵;花序无梗或梗长0.2-2cm;苞片线形,长2-4mm;花梗细长,长1.4-2.5cm,向上渐增粗;萼管长2-3mm,裂片5枚,尖三角形,长1-2mm;花冠白色,高脚碟状,花冠管长0.9-1.3cm,径1-2mm,裂片9-11枚,披针形,长1.1-2cm,宽1.5-3mm,先端渐尖。果球形或椭圆形,长1-1.5cm,径0.8-1.5cm,呈黑色。花期3-9月,果期5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中或沙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云南。
性味
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接骨疗伤。主咽喉肿痛;热毒疮疡;骨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藤
别名
大素馨花、香花藤
来源
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. axillare Kobuski,以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,接骨。主治咽喉肿痛,尿闭,外伤出血,骨折,疮,疖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适量研粉撒伤口,或鲜品适量捣烂复位后外敷固定,或鲜叶捣烂或研粉热水调匀外包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盲肠草
- 酱瓜
- 山萝花
- 腊雪
- 黄鼬
- 粗皮蛙
- 鹤虱风
- 四方藤
- 心叶虎耳草
- 画眉草
- 双肾参
- 蟹
- 麦瓶草
- 八月札
- 紫萁苗
- 通骨消茎叶
- 假辣蓼
- 赤小豆花
- 榆花
- 实葫芦根
- 九子连环草
- 野慈姑
- 小婆婆纳
- 旱荷叶
- 白花丹
- 铁脚草
- 蜀葵子
- 粉团花
- 银灰旋花
- 鳕鱼骨
- 海鳗卵
- 紫背绿
- 瑞香根
- 牡丹三七
- 狗牙贝
- 滇车前
- 蚱蝉
- 山黄豆藤
- 血桐
- 桑椹酒
- 滇南杭子梢
- 栾华
- 红树叶
- 齿瓣延胡索
- 羊屎条根
- 地皮风
- 飞来蓝
- 全叶马兰
- 苦蘵果实
- 羊蹄实
- 亮叶茉莉
- 两色乌头
- 蜂药
- 山小橘
- 雪猪油
- 空心莲子草
- 椬梧
- 硬质早熟禾
- 水红花子
- 芒硝
- 旋花苗
- 毛叶柿叶
- 水底龙
- 苏头
- 金箔
- 节节花
- 观音苋根
- 落花生油
- 磨盘根
- 小通草
- 过山消根
- 水泽兰
- 滇南美登木
- 大羊角瓢
- 大风艾
- 古羊藤
- 山漆树
- 光叶地不容
- 葱白
- 薅田藨根
- 绵马贯众
- 灯台莲
- 牛戳口
- 路旁菊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山水芹菜
- 野茉莉
- 青海鸢尾子
- 葛藟根
- 红马蹄草
- 栓皮栎
- 密陀僧
- 红叶木姜子根
- 豆腐渣
- 粟米草
- 假酸浆
- 荆芥叶莸
- 蜀羊泉
- 雉子筵
- 水莲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