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萨鱼
《*辞典》:菩萨鱼
拼音注音
Pú Sà Yú
别名
斗鱼,花蝶鱼(薛德焴《系统动物学》),钱丬鱼(《脊椎动物分类学》),蝴蝶鱼、火烧板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攀鲈科动物歧尾斗鱼的肉。
原形态
体形极为侧扁,略似纺锤形。全长约8厘米。眼大,口小,口内有尖利的牙齿。鳞片大,无侧线,体侧纵列鳞扔。背鳍ⅪⅤ7,起点与臀鳍的起点略约相对;臀鳍很长,ⅩⅩ12。胸鳍10,圆形。腹鳍小。尾鳍分叉。各奇鳍皆有向后伸延的特长的鳍条,在生殖期内,各鳍条漂摇如绶带。体灰绿色,鳃盖上有一大形黑斑,体两侧各有8条黑色横斑。由眼目到鳃盖部,有3条黑绿。生殖期各奇鳍有红色边缘,鳞片上有紫蓝色反光。
生境分布
栖于水田、溪流、池塘内。性好斗。喜食各种小虫,尤以孑孓为多。分布长江以南,如四川、湖南、江西、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甘,淡。"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解疮毒,消炎。治眼膜疮痈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眼珠
- 鳑魮鱼
- 朴松实
- 黄耆
- 劲直蒿
- 皮袋香
- 黄花蔷薇
- 黄蘑菇
- 黄粱米
- 黄芩
- 平贝母
- 披针骨牌蕨
- 瓶尔小草
- 金毛木通
- 枇杷木白皮
- 荠菜花
- 栾樨
- 渐尖叶独活
- 苣荬菜花
- 爬藤榕
- 尖叶川黄瑞木
- 继木[檵木]
- 黄背草根
- 竹节参
- 藤三七
- 刺瓜
- 半边藕
- 小木通
- 芦子兰
- 泽漆
- 荭草
- 黄杨
- 葫芦藓
- 唢呐花
- 虾蟆肝
- 黄瓜藤
- 少年红
- 鲎胆
- 红莲子草
- 黄接骨丹
- 山核桃仁
- 虎图辣
- 山芙蓉
- 三叶莲
- 十姊妹
- 鹄油
- 鹤虱
- 黄总花草
- 山棘豆
- 鹤顶兰
- 商陆花
- 黄毛山牵牛
- 茴香根
- 书带蕨
- 褐云玛瑙螺
- 南蛇藤根
- 牛口涎
- 荷莲豆草
- 射罔
- 狼膏
- 山稗子
- 双翎草
- 莽草
- 海非菜籽
- 苤蓝
- 老鼠竻
- 血水草
- 野芋
- 勒管草
- 红毛鸡
- 铅
- 虎掌南星
- 五指茄
- 痰药
- 银粉背蕨
- 玉铃花
- 皂荚根皮
- 蘡薁
- 羊髓
- 麻黄根
- 一把伞
- 燕麦灵
- 芸薹子油
- 盐麸子
- 硬飘拂草
- 羊肺
- 烟油
- 羊角桃
- 羊黄
- 太白菊
- 野灯草
- 秧青
- 一枝旗
- 玉米黑霉
- 硬骨藤
- 野厚朴花
- 羊哀
- 芸苔
- 益母草花
- 云南野砂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