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胡萝卜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野胡萝卜根
拼音注音
Yě Hú Luó Bo Gēn
别名
鹤虱风根
英文名
Daucus carota L.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aucus carota L.采收和储藏:春季未开花前采挖,去其茎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二年生草本,高20-120cm。全株被白色粗硬毛。根细圆锥形,肉质,黄白色。基生叶薄膜质,长圆形,二至三回羽状全裂,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,长2-15mm,宽0.5-4mm,先端尖,有小尖头,光滑或有糙硬毛;叶柄长3-12cm;茎生叶近无柄,有叶鞘,末回裂片小而细长。复伞形花序顶生,花序梗长10-55cm,有糙硬毛;总苞片多数,叶状,羽状分裂,裂片线形,长3-30mm;伞辐多数,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;小总苞片5-7,线形,不分裂或2-3裂,边缘膜质,具纤毛;花通常白色,有时带淡红色。双悬果长卵形,长3-4mm,宽2mm,具棱,棱上有翅,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。花期5-7月,果期6-8月。
化学成分
根富含胡萝卜素(carotene),并含挥发油。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蒎烯(pin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胡萝卜醇(daucol),胡萝卜次醇(carotol),细辛醚(asarone),细辛醇(asary-laldehyde)等。此外,根中还含胡萝卜酸(daucic acid)。
药理作用
本品所含胡萝卜素即维生素原元等,有营养价值,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,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(carotinemia),即皮肤发黄,但对人体无害。
性味
味甘;微辛;性凉
归经
归脾;胃;肝经
功能主治
健脾化滞;凉肝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脾虚食少;腹泻;惊风;逆血;血淋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树
- 黄蜀葵茎
- 金光菊
- 毛蕨根
- 污毛粗叶木
- 七星剑
- 小寸金黄
- 毛木树皮
- 独角芋
- 嘉兰
- 土黄芩
- 打破碗花花
- 黑皮跌打
- 八股绳
- 刷把草根
- 黄精
- 野丹参
- 薯莨
- 戟叶瓦韦
- 青麸杨根
- 丝带蕨
- 石榴花
- 黄麻梗虫
- 高山羊不吃
- 牌楼七
- 鬼臼
- 保山附片
- 越橘叶
- 灵砂
- 棉花壳
- 车前草
- 海螺
- 马蔺子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铜线草
- 梧桐叶
- 心叶风毛菊
- 红接骨草
- 象牙
- 空桶参
- 牛舌癀
- 一枝蒿
- 水蛭
- 刺血红
- 白蓝翠雀花
- 衣鱼
- 野胡萝卜根
- 地贵草
- 雾水葛
- 粽粑叶
- 黄花夹竹桃
- 天香炉
- 八角莲叶
- 贯众
- 藏报春花
- 六道木
- 黄杞叶
- 烂茶叶
- 枝儿条
- 玉带根
- 铁海棠花
- 汝兰
- 粟米草
- 慕荷
- 菟葵
- 女贞根
- 龙骨风
- 罗汉松根皮
- 祖司麻
- 金发草
- 黄蜀葵
- 钓兰
- 过路惊
- 白草根
- 九节风
- 九牛力
- 大叶黄杨根
- 对叶榕
- 玛瑙
- 金花蚤草
- 大叶楠
- 披散糖荠
- 白芷叶
- 牛鼻
- 石芥菜
- 牛筋果
- 密蒙花
- 黑腺珍珠菜
- 绿百合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黄鼠狼
- 黄鼬
- 牛角七
- 林檎根
- 雄黄兰
- 卵叶鳞始蕨
- 菜子七
- 黄皮果
- 石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