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寸金黄
《中华本草》:小寸金黄
拼音注音
Xiǎo Cùn Jīn Huánɡ
别名
小茄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小寸金黄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deltoidea Wight var.cinerascens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簇生成丛,自根茎发出,可多至20余条,下部发出多数纤维状须根;根茎顶端和茎的基部有数对小鳞片。茎通常数条簇生,直立或上升,高4-25cm,密被多细胞柔毛,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。叶对生或在茎的上半部互生;叶柄长2-3mm或近于无柄;叶片椭圆形至近圆形,长1-2.5cm,宽8-18mm,先端圆钝,稀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两面密被多细胞柔毛,侧脉不明显。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,花梗通常与叶近等长,开花时直立、果时下弯;花萼分裂近达基部,裂片披针形,背面被柔毛;花冠黄色,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mm,裂片倒卵状椭圆形,宽4-5mm,先端圆钝,具透明腺点;花丝基部合生成高约1mm的环,分离部分长约2mm;花药卵形;子房无毛,花柱长约3.5mm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3mm。花期6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3000m的山坡草地、灌丛中和岩石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除湿止痛。主风湿热痹;关节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浸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寸金黄
拼音注音
Xiǎo Cùn Jīn Huánɡ
别名
小茄
来源
报春花科小寸金黄Lysimachia deltoidea Wight var. cherascens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。
性味
微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除湿止痛。主治风湿关节痛。
用法用量
配方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茄
- 扶桑叶
- 沙糖木
- 岩青菜
- 青蒿露
- 光板猫叶草
- 黄锁梅
- 无患树皮
- 乌药
- 鳞片水麻
- 常山
- 鹿肉
- 贯众
- 钓竿柴
- 寒莓叶
- 土当归
- 营实
- 黄秦艽
- 梨枝
- 驴耳风毛菊
- 侧耳
- 沙拐枣
- 石榴花
- 钩凝菜
- 人参
- 桐子花
- 矮脚苦蒿
- 葱汁
- 蘘荷子
- 撑篙竹
- 二叶舞鹤草
- 华南鳞盖蕨
- 虫莲
- 多茎野豌豆
- 山柏
- 土远志
- 牛心果
- 大一面镙
- 三角草
- 白花草
- 白花鬼针草
- 南瓜子
- 虾蟆肝
- 入地金牛
- 肝风草
- 大青木
- 刺楸树皮
- 獭肝
- 古钮菜
- 小千金
- 岩豆根
- 火绳树
- 月见草油
- 吊山桃
- 五龙根
- 五叶薯
- 盾叶莓
- 姜味草
- 相思子
- 乌蛇膏
- 鬣羚角
- 九龙盘
- 石上柏
- 鹩哥舌
- 萹蓄
- 柱果木榄叶
- 百合
- 木荷叶
- 紫桔梗
- 郎伞木
- 萝芙木茎叶
- 水龙胆草
- 金叶柃
- 孜然
- 半拉子
- 金腰燕
- 黍茎
- 橘饼
- 松油
- 东廧子
- 牛脾
- 平地木
- 散血子
- 云实
- 冻绿刺
- 黄栌
- 茄叶
- 美人蕉花
- 血见愁老鹳草
- 铁筷子
- 顶羽菊
- 荩草
- 水豆瓣
- 木锦鸡儿
- 青琅玕
- 珠芽半枝
- 珠兰
- 小花五味子根
- 铁丝七
- 八股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