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岩白菜
《中华本草》:小岩白菜
拼音注音
Xiǎo Yán Bái Cài
别名
黄毛岩白色
英文名
all-grass of Yellowhairy oreochar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黄花马铃苣苔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haris flauida Mer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黄花马铃苣苔 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而短,有多数须根。叶全部基生;具长柄,柄长2.5-10cm;叶片卵形至宽卵形,稀宽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4-10cm,宽2-6.5cm,先端圆钝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全缘或有浅钝齿,上面密被柔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绢状绵毛。聚伞花序伞状,2-3条,每花序具3-4花;花序梗长6-16cm,疏被淡褐色绢状绵毛;苞片2-3,狭长圆形,长约4mm,被绵毛,花梗长10-18mm,被微柔毛;花萼钟状,5裂至近基部,裂片披针形,外面被柔毛;花冠钟形,淡黄色,长约1.5cm,外面被疏柔毛,内面被短柔毛,筒长约1.2cm,檐部5裂,裂片圆形;雄蕊4,分生,内藏,花丝扁平,近基部稍宽,花药马蹄形,横裂,退化雄蕊1;花盘环状,圆形,近全缘;子房长圆形,长约5mm,花柱长约1.5mm,柱头2,圆形。蒴果长圆形,长2.5-4cm,无毛。种子多数,椭圆形,表面具刺状小突起。花期10月,果期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1800的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。主虎劳久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岩白菜
拼音注音
Xiǎo Yán Bái Cài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苦苣苔科植物黄毛岩白菜的全株。5~6月采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矮小。根出叶卵圆形或椭圆形,长3~7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锐尖,边缘有粗锯齿,基部近心形或圆形,质厚,上面绿色,密被毛,下面有棕色长毛,尤以幼叶为甚;叶柄长3~4厘米.花茎自叶间抽出,顶生伞形花序;萼小,5裂,达基部;花冠近2唇形,5裂;雄蕊4,2长2短;子房上位,线形。蒴果线形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深山岩石上。
形状
干燥全草,密被茸毛,一般长7~10厘米,常皱缩成团。叶质厚,上面毛短,下面毛长,黄色而有绢丝样光泽。主根粗约1厘米,棕褐色,须根众多。
性味
性平,味甘。
功能主治
润肺益气。治肺虚久嗽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叶爬岩香
- 测试
- 小叶野决明
- 小三叶耳蕨
- 山里红
- 小三棵针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小巢菜
- 花生衣
- 杏仁
- 小对叶草
- 接骨风
- 山麻雀
- 大石韦
- 黑升麻
- 猴骨
- 楮皮间白汁
- 毒蛆草
- 牛伴木
- 歪脖子果
- 树地瓜根
- 刺槐花
- 龙州线蕨
- 三果木皮
- 铁箭矮陀
- 红刺藤
- 人参条
- 厚壳树
- 马尾连
- 粗腿羊肚菜
- 狗头芙蓉
- 蜘蛛蜕壳
- 卵叶娃儿藤
- 小朴松实
- 毛木通
- 小野鸡尾
- 细竹蒿草
- 新疆一支蒿
- 荠苎
- 熊脑
- 狭叶当归
- 小牛肝菌
- 小鸦葱
- 小黄构
- 新疆远志
- 小茴香
- 祁州一枝蒿
- 小黄素馨
- 新疆卫矛
- 狭叶鸦葱
- 狭绿叶线蕨
- 球花党参
- 新疆藁本
- 红丹参
- 小花梾木
- 仙桃草
- 凤尾猪鬃草
- 金耳环
- 邪蒿
- 小飞蓬
- 蔷薇枝
- 小被单草
- 薤白
- 小黄鼠狼
- 小花五味子藤
- 小丁香
- 小狼毒
- 细柱五加
- 小花五味子根
- 小花琉璃草
- 小飞扬草
- 小龙胆草
- 荠苨
- 熊肉
- 小红蒜
- 细锥香茶菜
- 白线蛇
- 小羊肚菜
- 雀头血
- 冬青子
- 蕨
- 肉连环
- 苦绳
- 檀香泥
- 香秋海棠
- 火把花
- 雉尾
- 苋菜
- 独角芋
- 紫金皮
- 山矾根
- 微毛柃
- 白饭树
- 姜露
- 银边吊兰
- 虎尾兰根
- 苍白秤钩风
- 豪猪肉
- 五气朝阳草
- 黄瓜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