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大戟
《中华本草》:高山大戟
拼音注音
Gāo Shān Dà Jǐ
英文名
mountain Euphorbi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.采收和储藏:春初或秋末采挖,除去残茎及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高山大戟 多年生草本,高5-10cm。上部被白色卷曲微柔毛;茎基部被膜质鳞片;自基部分枝,分枝铺散或上升。叶互生;柄极短;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,绿色带紫,长0.5-1.2cm,宽0.3-0.7cm,先端钝圆或急尖,基部楔形;花序基部的叶3-4枚轮生,菱状圆形或倒卵形,长0.5-0.8cm,宽0.3-0.8cm。总苞半球状;腺体5枚,横长圆形,花柱基部连合,先端多少头状而全缘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3mm,具细颗粒;种子光滑,种阜凸起。花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500-5400m的高山草甸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味微甘;性寒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湿;止痒;生肌。主癣疾;黄水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入药,用于止血、止痛、生肌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梓叶
- 棕竹
- 榛子
- 变蛋
- 黑虎七
- 白石英
- 会东藤
- 黑脂麻
- 白细辛
- 指天蕉
- 杯菊
- 鸽粪
- 钓杆柴
- 竹叶马豆
- 滨旋花
- 豆梨
- 钓樟枝叶
- 猪脬
- 白紫草
- 树舌
- 竹衣
- 止泻木
- 白残花
- 珍珠母
- 过腰蛇
- 独角芋
- 半边菜
- 中华石楠果
- 黄蜀葵根
- 竹沥
- 白三七
- 豆叶七
- 跌破勒
- 都拉
- 珍珠绣球
- 竹精
- 波缘楤木
- 黑花韭
- 龟版胶
- 白头翁花
- 珠芽半支
- 直立百部
- 柏子仁
- 高山黄华根
- 棕树心
- 黑老头
- 槠子皮叶
- 半边钱
- 皱叶南蛇藤
- 革质红菇
- 竹叶椒
- 早禾树
- 竹节七
- 稻芽
- 黑沙蒿子
- 泽泻叶
- 半边苏
- 猪仔笠
- 扁秆藨草
- 扁豆
- 鬼灯笼根
- 八目鳗
- 沼生水马齿
- 猪蓼子草
- 瓣蕊唐松草
- 鹳骨
- 半枫荷叶
- 珍珠梅
- 中华绣线梅
- 黑水鸡
- 斑花杓兰
- 短冠草
- 鬼臼叶
- 朱砂根
- 竹节香附
- 都拉鸢尾
- 猪肠
- 白绒草
- 白花射干
- 竹叶
- 黑大豆
- 白三七根
- 白兰花叶
- 泽漆
- 黑升麻
- 黑壳楠
- 过路惊
- 白垩铁线蕨
- 北方点地梅
- 锅焦
- 电灯花
- 黑骨头
- 骨螺
- 滨海前胡
- 珍珠伞
- 左黑果
- 过江藤
- 黄香薷
- 稻谷芒
- 高山黄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