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叶
《中华本草》:葛叶
拼音注音
Gě Yè
英文名
leaf of Lobed kudzuvine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(Willd.)Ohwi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.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ueraria lobata (Willd.)Ohwi [P.thunbergiana(Sieb.et Zucc.)Benth.;P.hirsuta(Thunb.)Scheneid.;P.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]2.Pueraria thomsonii Benth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野葛 多年生落叶藤本,长达10m。全株被黄褐色粗毛。块根圆柱状,肥厚,外皮灰黄色,内部粉质,纤维性很强。茎基部粗壮,上部多分枝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柄较长;叶片菱状圆形,长5.5-19cm,宽4.5-18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有时浅裂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,两边不等,背面苍白色,有粉霜,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;托叶盾状着生,卵状长椭圆形,小托叶针状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冠蓝紫色或紫色;苞片狭线形,早落,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;萼钟状,长0.8-1cm,萼齿5,披针形,上面2齿合生,下面1齿较长;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,先端微凹,基部有两短耳,翼辩狭椭圆形,较旗瓣短,常一边的基部有耳,龙骨瓣较翼瓣稍长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花柱弯曲。荚果线形,长6-9cm,宽7-10m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种子卵圆形,赤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0月。2.甘葛藤 藤本。根肥大。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。三出复叶,具长柄;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,有毛;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,有时3裂,长9-21cm,宽8-18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图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小苞片卵形;花萼钟状,长1.2-1.5cm,萼齿5,披针形,较萼筒长,被黄色长硬毛;花冠紫色,长1.3-1.8cm。荚果长椭圆形,扁平;长10-12cm,宽1-1。2c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种子肾形或圆形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、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。2.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1.除新疆、西藏外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2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洋槐甙(Robinin)0.17-0.35%。
性味
味甘;微涩;性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金疮止血。2.《本草图经》:主金刃疮,山行伤刺血出,卒不可得药,叶敷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葛叶
拼音注音
Gě Yè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葛的叶片。
原形态
形态详"葛根"条。
化学成分
叶含洋槐甙0.17~0.35%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主金疮止血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主金刃疮,山行伤刺血出,卒不可得药,但挼叶敷之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稔
- 水朝阳花
- 五叶木通
- 罗汉松根皮
- 蜀羊泉
- 野灯草
- 粗叶卷柏
- 制草乌
- 鹿皮
- 白千层
- 牡荆根
- 吴茱萸叶
- 桉油
- 甘草头
- 羚羊角
- 黑皮跌打
- 黄精
- 紫丁香
- 泡花子
- 窄叶南蛇藤
- 雉肝
- 石榴花
- 牌楼七
- 黄葛树
- 车前草
- 白矾
- 黑种草子
- 吴萸叶五加
- 细草
- 榔榆茎
- 虎睛
- 赤茯苓
- 黄颔蛇头
- 臭梧桐
- 地梢瓜
- 花木通
- 粟米草
- 小粉
- 合萌
- 广金钱草
- 紫檀
- 蔓荆子
- 麻雀肉
- 八目鳗
- 爵床
- 刺玫果
- 牛奶浆
- 小鬼钗
- 广东升麻
- 合欢皮
- 九节风
- 水朝阳
- 樗叶花椒皮
- 骆驼蹄瓣
- 兴安毛连菜花
- 乌苏里黄芩
- 红豆
- 白丁香
- 茯神木
- 八月炸
- 一枝蒿
- 美味牛肝
- 冲天果
- 菟丝子
- 红毒茴
- 锯鲨肝
- 蝴蝶藤
- 澄茄子
- 紫背菜
- 紫花芥
- 青丝线
- 虎头兰
- 大叶白纸扇
- 矩形叶鼠刺
- 海螺厣
- 石仙桃
- 大花石上莲
- 柔软石韦
- 猫眼草
- 狍茸
- 阳桃
- 云南荚蒾根
- 桔梗
- 五除叶
- 红川乌
- 樟树根
- 榕树叶
- 牛奶树
- 大过路黄
- 鸡冠子
- 矮叶书带蕨
- 再生稻
- 落葵
- 小叶眼树莲
- 漏斗瓶蕨
- 榕树皮
- 红孩儿
- 旱芹
- 伯乐树
- 桃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