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鸭肉
《*辞典》:白鸭肉
拼音注音
Bái Yā Ròu
别名
鹜肉(《千金·食治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。
原形态
家鸭(陶弘景),又名:鹜(《周礼》),舒凫(《尔雅》),家凫(《纲目》)。
家禽。嘴长而扁平。颈长。体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腹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鸭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壳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鸭的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。尾端皆有分泌脂肪的尾脂腺,常以嘴取脂遍涂于羽上,故入水不濡。脚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鸭喜合群,胆怯。母鸭好叫,公鸭则嘶哑。无飞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类、蔬菜、鱼、虫等。
生境分布
我国大部地区有饲养。
化学成分
肉每lOO克含水分75克,蛋白质16.5克,脂肪7.5克,碳水化物0.1克,灰分0.9克;钙11毫克,磷1.45毫克,铁4.1毫克,硫胺素0.07毫克,核黄素0.15毫克,尼克酸4.7毫克。
性味
甘咸,平。
①孟诜:"寒。"
②《日用本草》:"味甘,微凉,无毒。"
③《本草汇》:"味甘咸,平,"
归经
①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"入肺、肾二经。"
②《本草求真》:"入脾、胃,兼入肺、肾。"
功能主治
滋阴养胃,利水消肿。治痨热骨蒸,咳嗽,水肿。
①《别录》:"补虚除热,和藏府,利水道。主小儿惊痫。"
②孟诜:"补中,益气,消食。""消毒热,利水道,治小儿热惊痫,头生疮肿。又和葱豉作汁饮之,去卒烦热。"
③《日华子本草》:"解丹毒,止荆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老鸭同猪蹄煮食,补气而肥体;同鸡煮食,治血晕头痛。"
⑤《本草通玄》:"主虚劳骨蒸。"
⑥《本草汇》:"滋阴除蒸,化虚痰,止咳嗽。"
⑦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行水,养胃生津,止嗽息惊,消螺蛳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注意
①《日用本草》:"肠风下血人不可食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多食滞气,滑肠,凡为阳虚脾弱,外感未清,痞胀脚气,便泻、肠风皆忌之。"
复方
①治一切久怯,极虚惫,咳嗽、吐痰、咯血、发热:黑嘴白鸭一只,大京枣二升,参苓平胃散一升,陈煮酒一瓶。将鸭缚定脚,量患人饮酒多少,随量以酒烫温,将鸭项割开,滴血入酒,搅匀饮之,直入肺经,润补其肺。却将鸭干挦去毛,于胁边开一孔,取去肠杂,拭干,次将枣子去核,每个中实纳参苓平胃散末,填满鸭肚中,用麻扎定,以砂瓶一个,置鸭在内,四围用火慢煨,将陈酒煮,作三次添入,煮干为度,然后食,枣子阴干,随意用参汤化下。(《十药神书》白风膏)
②治卒大腹水病:青头雄鸭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,饮尽,厚盖之,取汗佳。(《肘后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白鸭肉
拼音注音
Bái Yā Ròu
别名
骛肉
英文名
duck
出处
出自1.《别录》。2.陶弘景:鹜即是鸭,鸭有家、有野。又《本经》云,鴈肪一名鹜肪,其疗小异。此说则专是家鸭耳。黄雌鸭为补最胜。3.《纲目》:按《格物论》云,鸭雄者,绿头文翅,雌者黄斑色,亦有纯黑、纯白者,又有白而乌骨者,药食更佳。鸭皆雄喑雌鸣。重阳后乃肥腯味美,清明后生卵,则内陷不满。昔有人食鸭肉成症,用秫米治之而愈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as domestica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宰杀,秋、冬季更适宜,除去羽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原形态
家鸭,家禽。嘴长而扁平,颈长,体扁。翅小,覆翼羽大。用面如舟底。尾短,公鸭尾有卷羽4枚。羽毛甚密,色有全白、栗壳、黑褐等不同。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,且叫声嘶哑。脚矮,前3趾有蹼,后1趾略小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鸭喜合群,胆怯。无飞翔力,善游泳。主食谷类、蔬菜、鱼虫等。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,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、金定鸭(卵用麻鸭)、高脚鸭(卵肉兼用型)。
化学成分
肉每100g含水分75g,蛋白质(protein)16.5g,脂肪(fat)7.5g,碳水化物(carbohydrate)0.1g,灰分(ash)0.9g;钙11mg,磷1.45mg,铁4.1mg,硫胺素(thiamine)0.07mg,核黄素(riboflavin)0.15mg,烟酸(nicotinic acid)4.7mg。
性味
味甘;微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补益气阴;利水消肿。主虚劳骨蒸;咳嗽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煨烂熟,吃肉喝汤。
注意
外感未清,脾虚便溏,肠风下血者禁用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鸭,水禽也,治水利小便,宜用青头雄鸭。治虚劳热毒,宜用乌骨白鸭。2.《本经逢原》:鹜,温中补虚,扶阳利水,是其本性。男子阳气不振者,食之最宜,患水肿人用之最妥。黑嘴白尾者,治肠胃久虚。葛可久白风膏用之,取金水相生之义。绿头老鸭,治阳水暴肿,《外台》鸭头丸用之,取通调水道之义。3.《医林纂要》:鸭(肉)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,行脉中之邪湿痰沫,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,以至邪湿之生热者,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。去劳热,故治咳嗽,亦治热痢。4.《别录》:补虚除热,和藏府,利水道。主小儿惊痫。5.孟诜:补中,益气,消食。消毒热,利水道,治小儿热惊痫,头生疮肿。又和葱鼓作汁饮之,去卒烦热。6.《日华子本草》:解丹毒,止痢。7.《滇南本草》:老鸭同猪蹄煮食,补气而肥体;同鸡煮食,治血晕头痛。8.《本草通玄》:主虚劳骨蒸。9.《本草汇》:滋阴除蒸,化虚痰,止咳嗽。10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滋五脏之阴,清虚劳之热,补血行水,养胃生津,止嗽息惊,消螺狮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麝香
- 白车轴草
- 华西小石积
- 古羊藤
- 宜昌荚蒾叶
- 小九节铃
- 厚叶子树
- 白蔹子
- 狭穗鹭兰
- 蛴螬
- 赤阳子
- 水马齿苋
- 牛奶柴
- 粗棕竹根
- 赤地榆
- 花南星
- 阿魏侧耳
- 白苣
- 密花美登木
- 蓬莪术
- 五叶藤
- 半边藕
- 剪夏罗
- 管仲
- 丝绵
- 猪肝
- 兜冠黄共享
- 刺梨子
- 小画眉草
- 秀丽槭
- 榕树果
- 黄毛耳草
- 长毛香科科
- 云南地黄连
- 山乌龟
- 匙羹藤
- 白鸡肫
- 红雀珊瑚
- 刺藦苓草
- 小果野葡萄
- 竻慈姑
- 侧柏叶
- 对叶百部
- 大马哈鱼籽
- 鲟鱼
- 都咸子树皮
- 匙叶黄杨
- 番杏
- 荔枝叶
- 裸茎金腰子
- 单根木
- 萝芙木茎叶
- 豹子眼睛果
- 藜茎
- 小花鸢尾根
- 虎皮草
- 露蕊乌头
- 金丝猴
- 桂子
- 落葵
- 蓝花参
- 刺槐花
- 地笋
- 百两金
- 玄明粉
- 小扁草
- 田螺
- 刺黄芩
- 倒地铃
- 小石韦
- 小花鸢尾
- 朝天子
- 棒棒木
- 刺齿凤尾蕨
- 骨节草
- 黄花独蒜
- 碗蕨
- 风车儿
- 牛角瓜
- 化橘红
- 白薇
- 石蜡红
- 细草
- 血水草
- 蚬肉海棠
- 小柿子
- 花叶冷水花
- 骆驼蓬子
- 小花黄堇
- 续断
- 李树叶
- 兰花根
- 李树胶
- 银鱼
- 石上藕
- 多斑紫金牛
- 绣球防风果
- 浮海石
- 岭南花椒根
- 栗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