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骨消根
《中华本草》:通骨消根
拼音注音
Tōnɡ Gǔ Xiāo Gēn
别名
土玄参、土牛七、强过头、地藕、群党、鸭嘴参、大青、老鸦杓、白狗肠、老鸭嘴、假山苦瓜、葫芦藤、老鼠黄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嘴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nbergia grandiflora (Roxb.ex Rottll.) Rox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花老鸦嘴 粗壮草质或木质的攀援大藤本,长可达8m或更长。枝多数,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2.5-6cm;叶片纸质,宽卵形或三角状心形。叶对生;叶柄长2.5-6cm;叶片纸质,宽卵形三角状心形,长5-10cm,宽4-8cm,先端短渐尖至急尖,基部心表,边缘波状至具浅裂片,两面被短柔毛,掌状脉3-7条。花大,有时2朵并生于叶腋或成下垂的总状花序;花梗长约5cm;小苞片2,长圆形工卵形,长2.5-3cm,被短预选毛;萼环状而平截;花冠淡蓝色,淡黄色或外面近白色,长5-8cm,花冠管短,喉部扩大,冠檐近5等裂,扩展直径达7cm;雄蕊4,二强,长者花药有毛,药室有距,短者花药无毛而仅1室有距;子房稍肉质,每室有2个胚珠,柱头深2裂,裂片等大蒴果被柔毛,长约3cm,下部近球形,上部具长喙,开裂时似乌鸦嘴。种子半球形,表面皱缩呈脑纹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的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稍肉质,长短不一,直径3-10mm,表面灰黄色,具明显纵皱纹,有的皮部横向断离出木部。质韧,内皮淡紫色,易与木部剥离。木部坚韧,黄棕色或黄白色,直径2-6mm。气微,味微甘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散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痛经;跌打肿痛;骨折;小获麻痹后遗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煎汤洗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榼藤
- 卡密
- 阔叶箬竹
- 椰根
- 昆明鸡血藤根
- 苦竹沥
- 芭茅
- 玉蜀黍根
- 驱虫斑鸠菊
- 铁蕨鸡
- 薄荷脑
- 狗哇花
- 苦木叶
- 铜锤草根
- 青杠膏
- 青羊角
- 苦豆根
- 鲐鱼
- 青鱼胆
- 青酒缸
- 珂
- 苦芥
- 空筒泡
- 青羊肝
- 铁杆蒿
- 鹊豆
- 贝子
- 苦檀叶
- 青蒿
- 铁苋
- 铁灯兔耳风
- 苦良姜
- 雀舌豆
- 青兰
- 青箭杆草
- 苦白蹄
- 苦蘵
- 芭蕉叶
- 苦壶卢蔓
- 铁箍散
- 蹋菜
- 铁粉
- 苦糖果
- 鳖肉
- 苦瓜叶
- 苦地丁
- 苦甘草
- 青羊参
- 雀麦米
- 鞘菝葜
- 空心苋
- 荜澄茄
- 补骨脂
- 青鳞鱼
- 石菖蒲花
- 背花疮
- 苦菜
- 芭茅果
- 铜钱麻黄
- 威灵仙叶
- 铁线透骨草
- 棵麻
- 蓖麻
- 篦齿蒿
- 铁线草
- 笔筒草
- 看麦娘
- 苦楝皮
- 铁筷子
- 乌鱼蛋
- 苦竹茹
- 黔羊蹄甲
- 陀罗紫菀
- 绣线菊根
- 钱针万线草
- 雀梅藤根
- 青丝线
- 蓖麻油
- 通城虎
- 通天蜡烛
- 鸲鹆
- 败火草
- 铜棒锤
- 山槟榔
- 空心莲子草
- 蝙蝠葛叶
- 蝙蝠葛
- 鸊鷉
- 铁丝灵仙
- 青果
- 蚌泪
- 苞叶木
- 五加叶
- 尖药花
- 青蟹
- 罗汉松根皮
- 鼻血雷
- 刷把草
- 青粱米
- 铁色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