苎麻梗
《中华本草》:苎麻梗
拼音注音
Zhù Má Gě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茎或带叶嫩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nivea(L.)Gaud.[Urtica nivea 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半灌木,高1-2m。茎直立,圆柱形,多分枝,青褐色,密生粗长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11cm;托叶2,分离,早落;叶片宽卵形或卵形,长7-15cm,宽6-12cm,先端渐尖或近尾状,基部宽楔形或截形,边缘密生齿牙,上面绿色,粗糙,并散生疏毛,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,基出脉3条。花单性,雌雄通常同株;花序呈圆锥状,腋生,长5-10cm,雄花序通常位于雌花序之下;雄花小,无花梗,黄白色,花被片4,雄蕊4,有退化雌蕊;雌花淡绿色,簇球形,直径约2mm,花被管状,宿存,花柱1。瘦果小,椭圆形,密生短毛,为宿存花被包裹,内有种子1颗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在我国河南、山东及陕西以南各地广为栽培,也有野生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,有粗毛,体较轻而韧,皮易纵向撕裂,韧性足,断面淡黄色,中央为髓;叶对生,叶片多皱缩或破碎,棱绿色,完整者展平后为宽卵形,长达15cm以上,宽5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粗齿。基出脉3条,叶背微隆起,两面均有毛。叶柄较长,长达7cm。气微,味微辛、微苦。
性味
甘;微寒
功能主治
散瘀;解毒。主金疮折损;痘疮;痈肿;丹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苏木蓝
- 龙州线蕨
- 荠苎
- 酸枣根皮
- 三叶罗伞
- 贯众
- 藏青杠
- 茨黄连
- 细花丁香蓼
- 矮脚苦蒿
- 大蕉皮
- 红孩儿
- 老枪谷叶
- 欧绵马
- 牛心果
- 蓑草根
- 矮杨梅
- 芭茅果
- 三铃子
- 酸枣仁
- 展花乌头
- 蘘荷子
- 短柄南蛇藤果
- 喜鹊肉
- 香蓼
- 鸡骨草
- 白子菜
- 墓头回
- 黑面叶
- 藕节
- 羊胎
- 黑龙丝
- 淮通
- 刺黄连
- 香加皮
- 对虾壳
- 黄鼠肉
- 浙樟
- 马蹄草
- 神曲
- 叶上花
- 甲鱼头
- 逼血雷
- 金丝带
- 华山矾
- 黍茎
- 蕺叶秋海棠
- 雪茶
- 紫铜矿
- 铜锤草
- 薄荷脑
- 白茅针
- 涩梨
- 雀榕根
- 七角枫
- 柱果木榄叶
- 鲮鲤
- 重唇鱼
- 长梗石柑
- 阿魏侧耳
- 鹿角霜
- 珍珠伞
- 冰糖草
- 斑唇马先蒿
- 长瓣金莲花
- 曲花紫堇
- 过山风
- 烟管蓟
- 松针
- 玉带根
- 鳖甲
- 剑麻
- 砧草
- 黄锁梅
- 青竹蛇
- 黄麻
- 狗娃花
- 海韭菜
- 稻草
- 小朴松实
- 乌饭树
- 鸡枞
- 省沽油根
- 三棱草
- 药老
- 獭肝
- 黄荆叶
- 两色瓦韦
- 二裂叶委陵菜
- 炮仗筒
- 大叶紫珠
- 宜昌荚蒾叶
- 石枣子
- 竹鱼
- 紫薇根
- 七爪风
- 大花列当
- 土玉桂
- 红果冬青根
- 荠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