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麦娘
《中华本草》:看麦娘
拼音注音
Kàn Mài Niánɡ
别名
牛头猛、山高粱、路边谷、道旁谷、油草、棒槌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看麦娘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.[Alopecurusamurensis (Kom.)Kom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看麦娘 一年生草本。秆少数丛生,细瘦,光滑,节处常膝曲,高15-40cm。叶鞘光滑,短于节间;叶舌膜质,长2-5mm;叶片扁平,长3-10cm,宽2-6mm。圆锥花序圆柱状,灰绿色,长2-7cm,宽3-6mm;小穗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2-3mm;颖膜质,基部互相联合,具3脉,脊上有细纤毛,侧脉下部有短毛;外稃膜质,先端钝,等大或稍长于颖,下部边缘相连合,芒长1.5-3.5mm,约于稃体下部1/4处伸出,隐藏或外露;花药橙黄色,长0.5-0.8mm。颖果长约lmm。花、果期4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海拔较低之田边及潮湿之地。资源分布: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分布。
性味
淡;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止泻;解毒。主水肿;水痘;泄泻;黄疸型肝炎;赤眼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看麦娘
别名
牛头猛、山高粱、道旁谷
来源
禾本科看麦娘属植物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.,以全草入药。待茎、叶繁茂时采集,切段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利湿消肿,解毒。用于水肿,水痘;外用治小儿腹泻,消化不良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适量,煎水洗脚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蜀葵
- 鬼点灯
- 赤雹
- 东风菜
- 鹿茸草
- 牛角瓜
- 白榔皮
- 野枇杷
- 细锥香茶菜
- 红根
- 膜缘木香
- 红芪
- 地丁
- 百足藤
- 麻柳树根
- 玉簪
- 护心草
- 东北桤木
- 金箔
- 猫儿屎果
- 厚皮树
- 西红柿
- 春不见
- 笔罗子
- 树茭瓜果
- 柞木枝
- 饭团藤
- 黄梢蛇
- 苦刺
- 黄龙藤
- 续断
- 黑芝
- 华泽兰
- 炙红芪
- 菊芋
- 藏三七
- 樟木
- 獭四足
- 黑骨头
- 黄羊肉
- 鹈鹕油
- 大红袍
- 寄生藤
- 午香草
- 土牡蛎
- 瞿麦
- 甘青铁线莲
- 磨盘草子
- 刷把草
- 向阳花
- 柚树寄生
- 红楤木
- 乌榄核
- 川木通
- 白金果榄
- 猪殃殃
- 海鳗头
- 马甲子根
- 六道木
- 吊兰
- 南方六道木
- 山丹
- 鹅脚板根
- 飞天蠄蟧
- 苦荞头
- 斑叶兰
- 朱砂
- 豆叶七
- 乌鳢
- 白英
- 小谷精草
- 羊屎条根
- 云苔草
- 冬葵叶
- 萹蓄
- 大飞天蜈蚣
- 白牛尾七
- 莼
- 牡荆根
- 狗肝
- 桑叶
- 披针叶兔耳风
- 龙眼梳
- 白常山
- 林荫千里光
- 狼肉
- 半边山
- 虎皮草
- 臭梧桐
- 赤沙糖
- 棣棠花
- 狗头芙蓉
- 水榕木根
- 缩砂蜜
- 银叶柳
- 滴水珠
- 山槟榔
- 三叶莲
- 小金钱草
- 兴安升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