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天草
《中华本草》:通天草
拼音注音
Tōnɡ Tiān Cǎo
别名
荸荠梗、地栗梗、荸荠苗
英文名
Waternut Herb
出处
出自《饮片新参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leo-charis dulcis (Burm. F.) Trin. Ex Henschel采收和储藏:7-8月间,将茎割下,捆成把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荸荠,多年生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匍匐根茎细长,顶端膨大成球茎。秆丛生,圆柱状,粗2-5mm,光滑,有多数横膈膜。无叶片,秆基部有叶鞘2-3。小穗圆柱状,长1.5-3.5cm,直径5-6mm,淡绿色有多数花;鳞片卵状长圆形螺旋状排列,长约5mm,宽约3mm,中脉1,有淡棕色细点;下位刚毛7条,较小坚果长1.5倍,有倒刺;柱头3。小坚果宽倒卵形,双凸状,先端不缢缩,有颈并成领状的环,长约2.4mm,宽约1.8mm,棕色,光滑;花柱基三角形,宽为小坚果的1/2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呈扁柱形,长60-90cm,直径4-7mm,顶端有穗状花序,茎上部淡黄色,不易拉断,下部淡绿色,晚拉断。表面皱缩有纵纹,具光泽,节处稍膨大,质轻而松软,折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状间隔,放大镜下观察呈蜂窝状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;降逆。主热淋;小便不利;水肿;疔疮;呃逆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治呃逆: 通天草五钱,代赭石一两。煎服。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饮片新参》化湿热,利小便,通淋。2. 苏医《中草药手酚》:清热,利尿。治小便不利,呃逆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通天草
拼音注音
Tōnɡ Tiān Cǎo
别名
荸荠梗(《饮片新参》),地栗梗、荸荠苗(《苏州本产药材》)。
出处
《饮片新参》
来源
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茎。7~8月间,将茎割下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荸荠"条。
生境分布
主产江苏、上海、浙江等地。
形状
干燥的茎,呈压扁状,长60~90厘米,直径4~7毫米,顶端有穗状花序;上部淡黄色,不易拉断,下部淡绿色,则易拉断。全体皱缩,表面有纵纹,具光泽;节处稍隆起,质轻松软,中间空,折断面内有白色膜状间隔,用扩大镜观察之,呈蜂窝状。气微弱。以干燥、完整、带黄绿色、无泥土杂质者为佳。
性味
①《饮片新参》:"苦,平。"
②《苏州本产药材》:"甘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饮片新参》:"化湿热,利小便,通淋。"
②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,利尿。治小便不利,呃逆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复方
治呃逆:通天草五钱,代赭石一两。煎服。(苏医《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盏菊
- 毛木通
- 马扫帚
- 兰花参
- 竻苋菜
- 驱风通
- 白花丹
- 九头妖
- 九牛造
- 接骨风
- 藤乌头
- 通光散
- 甜瓜皮
- 金钮扣
- 金雀根
- 羊蹄肉
- 蓝叶藤
- 僵蛹
- 瓜子藤
- 花椒叶
- 芡实叶
- 绿段草
- 南瓜根
- 半边藕
- 阳起石
- 鞘菝葜
- 青江藤
- 细叶桉果
- 绿南星
- 通骨消根
- 铅粉
- 禹余粮
- 木竹子皮
- 刺芫荽
- 通泉草
- 铁灯兔耳风
- 虎杖叶
- 止血丹
- 锯鲨卵
- 紫筒草
- 驱虫斑鸠菊
- 大果巴戟
- 斜叶榕
- 青头雀
- 小蕨萁
- 锈钉子
- 刺果藤
- 紫茉莉根
- 青蒿根
- 青骨藤
- 面头叶
- 小赤麻
- 青活麻
- 土远志
- 炸腰果
- 金爪儿
- 铜锣七
- 鬣羚骨
- 冬葵子
- 竹鼠油
- 竹叶莲
- 星色草
- 金叶柃
- 白花菜
- 百蕊草
- 倒触伞
- 美舌藻
- 峨参叶
- 常山
- 辣椒头
- 土丹参
- 催乳藤
- 刺天茄
- 甜瓜叶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铁浆
- 胡萝卜子
- 粳米泔
- 塘虱鱼
- 毛连
- 鹅观草
- 铁牛钻石
- 土丁桂
- 米麦麨
- 菖蒲叶
- 兔耳子草
- 鹗骨
- 齐墩果
- 雀头血
- 角果木
- 茅膏菜
- 紫草茸
- 南瓜花
- 点头菊
- 毛女贞
- 刺叶苏铁
- 青羊肝
- 罗伞草
- 柴厚朴
- 半边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