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酒花
《中华本草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、啤酒花、蛇麻、忽布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未成熟带花果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ulus lupulus L.Var.Cordifolius(Miq。) Maxim.[H.cordifolius Miq.」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4-6cm。全株被倒生短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4-8cm,有钩刺;叶片轮廓卵圆状,3-5裂,稀7裂着生花序枝上的叶不分裂,长、宽各5-13cm,先端尖,基部心形,上面粗糙,密被短刺毛,下面疏生腺点,脉上有粗毛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圆锥形,大型,长10-20cm;雄花小,花被片5,雄蕊5,淡黄色;雌花每2朵生于同一苞片的腋部,苞片覆瓦状排列,组成近圆形的短穗花序,着生于叶腋,稍下垂,具细长梗。果穗球形,宿存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被黄色腺点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000m的山区沟谷底部或稀疏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;安神;抗痨;利尿。主消化不;不思饮食;癔病;失眠;痨嗽;膀胱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。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高4~6米,具倒生刺毛。叶对生,轮廓卵圆状,3~5深裂,稀7裂,长5~13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,具长柄,表面粗糙;生花序枝上的叶较小,不分裂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圆锥状,大型;雌花序短穗状,卵圆形,稍下垂,具细长梗,淡黄绿色,结果时呈球形;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浙江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苦,性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镇静,抗结核。治消化不良,不思饮食,瘴病,失眠,结核病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烟梦花
- 蛴螬
- 天仙果
- 天泡子
- 天王七
- 羊洪膻
- 斑花杓兰
- 百日草
- 越西木香
- 白椴
- 秋海棠花
- 冰
- 芡实根
- 土牛膝
- 白簕枝叶
- 天山堇菜
- 秧鸡
- 野花椒
- 柏树油
- 宽唇神香草
- 漆大姑根
- 云南铁扁担
- 团叶槲蕨
- 团花
- 半枫荷叶
- 由跋
- 罂粟嫩苗
- 野花生
- 天目木兰
- 羊肚
- 腰子草
- 千金子
- 阴香皮
- 甜杏仁
- 白头翁花
- 藤子甘草
- 玉溪天仙藤
- 藤黄连
- 白绒草
- 白花射干
- 白草
- 斑瓣虎耳草
- 翼首草
- 白兰花叶
- 宽叶紫萁
- 甜地丁
- 楸树
- 云实
- 球兰
- 南瓜七
- 半边钱
- 野罂粟
- 天目琼花
- 野香茅
- 白饭树根
- 白三七根
- 芫花根
- 云支花
- 燕窝
- 野升麻
- 秋鼠曲草
- 茄叶
- 半边苏
- 野樱花
- 野海椒
- 眼子菜根
- 天名精
- 扁豆衣
- 羊胡髭草
- 野鸦椿子
- 野京豆
- 藤本夜关门
- 天仙子
- 野芝麻根
- 白豆
- 羊蹄肉
- 滨旋花
- 白地紫菀
- 云南铁丝莲
- 兔肉
- 苔水花
- 茄花
- 土羌活
- 白细辛
- 扁秆藨草
- 羊乳
- 扁豆
- 杯菊
- 白豆蔻
- 一箭球
- 掐不齐
- 桤木皮
- 越王余筭
- 野木瓜果
- 野柿花
- 白紫草
- 布荆
- 野花椒根
- 羊毛绒球蟹
- 野荔枝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