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酒花
《中华本草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、啤酒花、蛇麻、忽布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未成熟带花果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mulus lupulus L.Var.Cordifolius(Miq。) Maxim.[H.cordifolius Miq.」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长4-6cm。全株被倒生短刺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4-8cm,有钩刺;叶片轮廓卵圆状,3-5裂,稀7裂着生花序枝上的叶不分裂,长、宽各5-13cm,先端尖,基部心形,上面粗糙,密被短刺毛,下面疏生腺点,脉上有粗毛,边缘有锯齿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圆锥形,大型,长10-20cm;雄花小,花被片5,雄蕊5,淡黄色;雌花每2朵生于同一苞片的腋部,苞片覆瓦状排列,组成近圆形的短穗花序,着生于叶腋,稍下垂,具细长梗。果穗球形,宿存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被黄色腺点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000m的山区沟谷底部或稀疏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性苦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;安神;抗痨;利尿。主消化不;不思饮食;癔病;失眠;痨嗽;膀胱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酒花
拼音注音
Yě Jiǔ Huā
别名
酒花、香蛇麻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。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,阴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质藤本,高4~6米,具倒生刺毛。叶对生,轮廓卵圆状,3~5深裂,稀7裂,长5~13厘米,先端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锯齿,具长柄,表面粗糙;生花序枝上的叶较小,不分裂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圆锥状,大型;雌花序短穗状,卵圆形,稍下垂,具细长梗,淡黄绿色,结果时呈球形;苞片内面基部有芳香腺点,于花后增大。瘦果扁圆形,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。分布河北、山西、浙江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苦,性平。
功能主治
健胃,镇静,抗结核。治消化不良,不思饮食,瘴病,失眠,结核病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;或泡开水代茶饮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茅苍术
- 野鸦椿子
- 淡秋石
- 昆明山海棠
- 野茶辣
- 苦草
- 竹芋
- 茯苓
- 野棕
- 龟胶
- 肾蕨
- 狗母鱼
- 王瓜
- 树韭菜
- 飞机草
- 瓦楞子
- 蛇退步
- 酸梅簕
- 古钩藤
- 蜘蛛草
- 银杏叶
- 山桂花
- 野荔枝果
- 水藁本
- 布朗耳蕨
- 白叶不翻
- 竹林标
- 烟梦花
- 抓地龙
- 毛叶楼梯草
- 防风叶
- 关木通
- 玉龙鞭
- 万丈深
- 光杆琼
- 酸浆菜
- 圆叶南蛇藤根
- 狗尾草子
- 豆豉姜
- 半边风
- 蛇床子
- 大金银花
- 樟柳头
- 管仲
- 肥荚红豆
- 羊屎果树皮
- 乌桕木根皮
- 葛谷
- 云南莲座蕨
- 葱叶
- 刺血红
- 偏花黄芩
- 盐肤子
- 球兰
- 芸香草
- 枪花药
- 毛轴碎米蕨
- 苍蝇草
- 小茅香
- 麻楝
- 林荫千里光
- 川楝子
- 苹果皮
- 鸡蛋壳
- 望月砂
- 穿山龙
- 六月雪叶
- 毛叶小寒药
- 僵蚕
- 鹅涎
- 香花刺
- 轮叶铃子香
- 林问荆
- 川素馨
- 碱黄鹌菜
- 毛木树
- 蒙莸
- 毛山荆子
- 橙叶
- 金雀根
- 毛连
- 秤钩风
- 毛苦瓜
- 毛风藤
- 木虾公
- 土丁桂
- 满山红根
- 鄂报春
- 隔山撬
- 马蹄蕨
- 痢止草
- 串铃草
- 茅栗叶
- 连香树果
- 栘枍
- 毛叶天胡荽
- 毛白杨
- 毛黐头婆
- 小接筋草
- 细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