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谷
《中华本草》:葛谷
拼音注音
Gě Gǔ
英文名
Seed of Lobed Kudzuvine
出处
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(Willd.)Ohwi、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ueraria lobata (Willd.)Ohwi [P.thunbergiana(Sieb.et Zucc.)Benth.;P.hirsuta(Thunb.)Scheneid.;P.pseudohirsuta Tang et Wang]2.Pueraria thomsonii Benth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打下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1.野葛 多年生落叶藤本,长达10m。全株被黄褐色粗毛。块根圆柱状,肥厚,外皮灰黄色,内部粉质,纤维性很强。茎基部粗壮,上部多分枝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柄较长;叶片菱状圆形,长5.5-19cm,宽4.5-18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有时浅裂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,两边不等,背面苍白色,有粉霜,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;托叶盾状着生,卵状长椭圆形,小托叶针状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花冠蓝紫色或紫色;苞片狭线形,早落,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;萼钟状,长0.8-1cm,萼齿5,披针形,上面2齿合生,下面1齿较长;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,先端微凹,基部有两短耳,翼辩狭椭圆形,较旗瓣短,常一边的基部有耳,龙骨瓣较翼瓣稍长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花柱弯曲。荚果线形,长6-9cm,宽7-10m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种子卵圆形,赤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4-8月,果期8-10月。2.甘葛藤 藤本。根肥大。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。三出复叶,具长柄;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,有毛;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,有时3裂,长9-21cm,宽8-18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图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小苞片卵形;花萼钟状,长1.2-1.5cm,萼齿5,披针形,较萼筒长,被黄色长硬毛;花冠紫色,长1.3-1.8cm。荚果长椭圆形,扁平;长10-12cm,宽1-1。2cm,密被黄褐色长硬毛。种子肾形或圆形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、路边草丛中及较阴湿的地方。2.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1.除新疆、西藏外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2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15%及γ-谷氨酰基苯丙氨酸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心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健脾止泻;解酒。主泄泻;痢疾;饮酒过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入丸、散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》:主下痢。2.《纲目》:解酒毒。3.《医林纂要》:补心,清肺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葛谷
拼音注音
Gě Gǔ
出处
《本经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葛的种子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油15%及γ-谷氨酰基苯丙氨酸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咸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经》:"主下痢。"
②《纲目》:"解酒毒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补心,清肺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鄂豆根
- 鲫鱼胆
- 龟胶
- 鼋甲
- 牛藤
- 骑马参
- 铅粉
- 牛蒡
- 铁篱笆
- 鹈鹕油
- 铁丝七
- 鸡心七
- 铅丹
- 蚕茧
- 鹿蹄根
- 锅焦
- 鲨鱼皮
- 铁力木
- 鲨鱼骨
- 雀翘
- 雀卵
- 鞑新菊
- 青黛
- 鹿蹄草
- 鼋膏
- 鸢脑
- 鸡血李
- 鮧鱼尾
- 鸦胆子
- 黎辣根
- 鸢嘴
- 鼠肾
- 铁藤
- 鼋肉
- 鸡腿蘑
- 牛轭草
- 龙虾
- 龙胆
- 螲蟷
- 龙葵
- 苎麻皮
- 苎麻叶
- 芝麻壳
- 通草
- 龙虱
- 龙齿
- 鸡骨菜
- 针砂
- 芝麻菜
- 鹧鸪菜
- 龙棕
- 龙眼
- 青药
- 针叶火绒草
- 装饰卷柏
- 盾叶唐松草
- 通骨消茎叶
- 钱针万线草
- 二歧根莲花根
- 铁棒锤茎叶
- 青蒿囊虫
- 高原鸢尾子
- 峨眉蕨贯众
- 短腺小米草
- 贵州獐牙菜
- 鹅掌上黄皮
- 等宽鳞毛蕨
- 鸭舌头
- 牛心补
- 牛巴嘴
- 鸭脚木
- 骨节草
- 铁树叶
- 鸡蛋花
- 鸬鹚涎
- 钮子瓜
- 齐墩果
- 牛黄
- 鸡肉参
- 鱼鳞甲
- 骨牌蕨
- 鸭舌草
- 鸭屎树
- 青箭
- 雀麦米
- 豆黄
- 牛蹄甲
- 蛇迷草
- 鸟不企
- 鲨鱼油
- 鸡蛋果
- 青藤
- 钩石斛
- 谷皮藤
- 醉鱼草
- 豆瓣绿
- 蛇退步
- 钝叶草
- 牛皮草
- 鸡冠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