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丁
《*辞典》:桂丁
拼音注音
Guì Dīnɡ
别名
肉桂子(《百草镜》),桂子(《中药志》),桂丁香(《上海饮片炮制规范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。10~11月采摘未成熟的果枝,除去枝条,晒干。
生境分布
主产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干燥幼嫩的果实,包藏于宿存的花被内,全体呈倒圆锥形。外层的花被呈杯状,长6~11毫米,顶端膨大,边缘6浅裂,表面暗棕色,有皱纹,基部有时带有果柄。剥去宿萼后可见未成熟的果实,呈扁圆形,直径3~4毫米,厚约2毫米,黄棕色,有光泽。上面正中有一微凸的花柱残基,下面有放射状皱纹,中央有凸起的子房柄。质松软,易压碎。气芳香,味微甜。以肉厚、香浓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0.07%,皂甙2.06%,鞣质2.51%及挥发油。
性味
辛甘,温。
功能主治
《中药志》:"温中散寒,治胃脘寒庸呕哕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研末。
注意
《中药志》:"阴虚火旺者忌服。"
复方
治心痛,辟寒邪胃痛:桂丁研细,酒下三钱。(《百草镜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桂丁
拼音注音
Guì Dīnɡ
别名
肉桂子、桂子、桂丁香
英文名
Immature fruit of Cassiabarktr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肉桂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innamomum cassia Presl[Laurus cinnamomum Andr.;L.cassia C.G.et Th.Nees]2.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.macrophyllum Chu采收和储藏:10-l1月采摘未成熟的果实,晒干,去果柄。
原形态
1.肉桂,常绿乔木,高12-17m。树皮灰褐色,芳香,幼枝略呈四棱形。叶互生,革质;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,长8-17cm,宽3.5-6cm,先端尖,基部钝,全缘,上面绿色,有光泽,下面灰绿色,被细柔毛;具离基3出脉,于下面明显隆起,细脉横向平行;叶柄粗壮,长1-2cm。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,长10-19cm,被短柔毛;花小,直径约3cm;花梗长约5mm;花被管长约2mm,裂片6,黄绿色,椭圆形,长约3mm,内外密生短柔毛;发育雄蕊9,3轮,花药矩圆形,4室,瓣裂,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,花药内向,第3轮雄蕊外向,花丝基部有2腺体,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,花药心脏形;雌蕊稍短于雄蕊,子房椭圆形,1室,胚珠1,花柱细,与子房几等长,柱头略呈盘状。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,先端稍平截,暗紫色,长约12-13mm,外有宿存花被。种子长卵形,紫色。花期5-7月。果期至次年2-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常绿阔叶林中、但多为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福建、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,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,大多为人工纯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倒卵形,长5-12mm,直径6-7mm。幼果椭圆形,直径约3mm,被宿萼包裹,表面黄棕色,先端稍平截,上有一微凸的花柱残基。宿萼杯状,边缘有不明显的6浅裂,表面暗棕色,有皱纹,下部延长成萼筒,少数连有果柄。气香,味辣。[br]以肉厚、香气浓者为佳。[br]2.显微鉴别 幼果黄切面: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,外壁及侧壁增厚,外被角质层;其下为2-3列类圆形厚壁细胞,壁木化,有纹孔,含棕色物质。中果皮为10-20列薄壁细胞,内含草酸钙方晶或小柱晶;散有油细胞及粘液细胞;近内果皮处散列维管束10多个;内侧有多列色素细胞。内果皮为1列含草酸钙方晶细胞层。种皮外层为4-5列棕色细胞,其内为2-4列具网纹细胞,木化。偶见部分胚乳细胞。
化学成分
桂丁含挥发油,油中含桂皮醛(cinnamaldehyde)等。
性味
辛;甘;性温
鉴别
理化鉴别 (1)取本品粉末1g,加乙醚5ml,振摇浸出15min,滤过。取滤液2ml,放入蒸发皿中,待乙醚挥散后,加乙醇2ml,移入试管中,加2,4-二硝基苯肼试液数滴,放置,产生棕红色沉淀。(检查桂皮醛)(2)薄层色谱 取本品适量,按常法提出挥发油,用等量乙酸乙酯稀释,为供液。以桂皮醛的乙酸乙酯溶液作对照。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板上,以乙酸乙酯-正已烷(1:9),展开18cm,晾干,喷雾2,4-二硝基苯肼试液显色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棕红色斑点。
归经
脾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;止痛;止呃。主心胸疼痛;胃腹冷痛;恶心;嗳气;呃逆;呕吐;肺寒咳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研末吞服,每次1-3g。
注意
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复方
治心痛,辟寒邪胃痛:桂丁研细,酒下三钱。(《百草镜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狗蚁草
- 狗屎花根
- 杯菊
- 橄榄露
- 桂花
- 广藤根
- 干冬菜
- 甘紫菜
- 棕榈皮
- 桂花岩陀
- 通骨消
- 普贤菜
- 狗哇花
- 方蟹
- 干苔
- 甘草头
- 老鼠耳
- 黄背草果
- 乌毛蕨贯众
- 庵摩勒
- 露兜簕
- 丁榔皮
- 香蒲
- 蓖麻蚕
- 黄藁本
- 全蝎
- 黄山鳞毛蕨根
- 青酒缸
- 肺形草
- 假酸浆
- 刺柄南星
- 杜鹃花果实
- 二叶舞鹤草
- 灯台树果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鳆鱼
- 螲蟷
- 杜楝
- 法罗海
- 粘毛黄花菍
- 桃金娘
- 高山唐松草
- 川木香
- 窝儿七
- 海狸香
- 铁丝灵仙
- 禾虫
- 宽叶独行菜
- 毒鱼藤
- 八月札
- 欧泽芹
- 猪肚木
- 三羽叉蕨
- 过山消
- 野辣烟
- 白金古榄
- 车桑子叶
- 鸡爪竻
- 鸬鹚肉
- 白石脂
- 铜锤玉带草
- 小龙胆草
- 钓鱼竿
- 马心
- 槐角
- 藜
- 鹤骨
- 大红袍
- 浙雁皮
- 鲛鱼
- 白龙头
- 紫背草
- 黄背草
- 粟米
- 劲直酢浆草
- 陈冬菜卤汁
- 旱荷叶
- 石蒜
- 白榔皮
- 山葡萄
- 木鳖根
- 达仑木
- 桂树根
- 玉簪
- 莱菔
- 笔筒草
- 梓白皮
- 垂穗荛花
- 庵 (艹闾)子
- 鸡树条果
- 淡花当药
- 枳椇根
- 凤尾蕉花
- 香花刺
- 筋骨草
- 白细辛
- 抓地虎
- 马尾连
- 桃根
- 油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