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节
《中华本草》:甘草节
拼音注音
Gān Cǎo Jié
别名
粉草节。
英文名
dark brown Part in Licorice root
出处
出自《本草原始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、树脂状物质的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2.Glycyrrhiza glabra L.3.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.
原形态
1.甘草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很及根茎粗壮,皮红棕色。茎直立,带木质,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。奇数现状复叶长8-20cm;小叶7-17,卵形或宽卵形,长2-5cm,宽1-3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圆,两面均被短毛和腺体;托叶阔披针形,被白色纤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密集;花萼钟状,萼齿5,披针形,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;花冠蓝紫色,长1.4-2.5cm,无毛,旗瓣大,卵圆形,有爪,龙骨瓣直,较翼辩短,均有长爪;雄蕊二体,(9+1)。荚果条形,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,外面密被刺毛状腺作。种子4-8,肾形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2.光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,高1m左右。茎和枝均被鳞片状腺体和白色短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5-14(-20)cm;小叶9-17,卵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2-4,宽0.8-2cm,先端常微缺,上面有短柔毛,下面密生鳞片状腺体;托叶披针形。花淡紫色,密生,排列成腋生的穗状花序;花萼钟状,有5个相等的披针形萼齿,萼齿内外均被白色腺毛;旗瓣长椭圆形,长约11mm,翼瓣长约9mm,爪不明显,龙骨瓣长约8mm。荚果扁,狭长卵形,稍弯曲,长20-30mm,宽4-7mm,无毛,有时具少许不明显的腺瘤。种子3-4颗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3.胀果甘草.多年生草本,高50-120cm,有时基部粗壮而为木质。茎直立,常局部被密集连接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片腺体,无腺毛而有疏柔毛,或几无毛。奇数羽状复叶长3-16cm;小叶3-7枚,卵形、狭长卵形、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1.5-5cm,宽0.6-2.8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都圆形,边缘徽反卷,常显明为波卷状,上面暗绿色,具黄褐色腺点,下面亮绿色,具淡黄绿色腺点,幼时如涂胶状,有光泽,两面无毛或几无毛;小叶柄长1-4mm。总状花序;花小,紫红色,排列疏松。荚果长圆形,短小,长0.8-2cm,膨胀,无或略有凹窝,被微柔毛与少许不显明的腺瘤。种子小,1-7颗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、河岸沙质土等地。2.本种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区域,北非、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亦有生长,我国新疆亦有分布,且可生于干旱的盐碱性荒地。3.生于沙质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2.分布于甘肃、新疆等地。
性味
甘;性;生凉;炙温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;利咽;和中。主痈疽疮毒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研末。
各家论述
1.《医学入门》:生用,消肿导毒,治咽痛;炙则性温,能健脾胃和中。2.《本草原始》:消痈疽掀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甘草节
拼音注音
Gān Cǎo Jié
别名
粉草节(《外科精要》)。
出处
《本草原始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、树脂状物质的部分。
功能主治
治痈疽疮毒,咽喉肿痛。
①《医学入门》:"生用,消肿导毒,治咽痛;炙则性温,能健脾胃和中。"
②《本草原始》:"消痈疽焮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研末。
复方
治小痈疖发热时:即用粉草节,晒干为末,热酒服-、二钱,连进数服,痛热皆止。(《外科精要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季海棠
- 杉木节
- 东方乌毛蕨叶
- 山腊梅
- 火腿
- 杯苋根
- 沙苑子
- 细齿叶柃
- 鹊豆
- 大将军
- 两面刺
- 山莓
- 白子菜
- 华南鳞盖蕨
- 地锦槭
- 毛叶天胡荽
- 南天仙子
- 水八角莲
- 钩钱草
- 骆驼黄
- 决明子
- 醉鱼草花
- 刺槐花
- 金花蚤草
- 赤瓟
- 川贝母
- 血参
- 石榴花
- 三品一枝花
- 虎耳草
- 贯众
- 梁王茶
- 突厥雀
- 回回蒜
- 山花生
- 山蜘蛛
- 獐髓
- 红鬼笔
- 铁牛皮
- 鹳骨
- 牛心果
- 荷苞花根
- 大叶鸡菊花
- 滴滴花
- 水黾
- 罗汉松
- 羊肌藤
- 水鳖
- 绿百合
- 红藤蓼
- 西藏凹乳芹根
- 小叶爱楠
- 沙枣胶
- 红豆
- 红铁泡刺
- 烟锅草
- 老蜗生
- 檀香泥
- 金鸡勒
- 酒酿
- 茯苓皮
- 伞形梅笠草
- 龙舌箭
- 青竹标根
- 土大黄
- 广藤根
- 鸭嘴癀
- 苦马豆
- 矮脚苦蒿
- 三角叶冷水花
- 长叶紫珠
- 红花绿绒蒿
- 牡丹三七
- 飞天蠄蟧
- 茼蒿
- 地牯牛
- 赛番红花
- 蟹
- 银灰旋花
- 买麻藤
- 异被赤车
- 磨盘根
- 粳米
- 三棱
- 贵州追风散
- 异株百里香
- 荭草
- 狸尾草
- 管南香
- 海白石
- 地刷子
- 海鳗卵
- 丝绵
- 毛叶柿叶
- 芦竹沥
- 栗花灯心草
- 野决明
- 佛葵
- 密陀僧
- 长叶竹根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