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血
《中华本草》:狗血
拼音注音
Gǒu Xiě
别名
狗
英文名
Dog's blood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犬科动物狗的血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杀时,将血液留下,鲜用。
原形态
家狗,狗是家畜之一。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,体格匀称。鼻吻部较长,眼呈卵圆形,两耳或坚或垂。四肢科研矫健,前肢5趾,后肢4趾。具爪,但爪不能伸缩。尾呈环形或镰刀形。狗为肉食性动物,因长期驯化的结果,已变为杂食性动物,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,记忆力很强,奔跑迅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狗的繁殖每年1-2次,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。一般2-3只,多至12只。资源分布: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咸;性温
归经
肺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补虚劳;散瘀止血;定惊痫;解毒。主虚劳吐血;惊风癫疾;下痢腹痛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热饮或酒冲,适量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名医别录》:白狗血,主癫疾发作。乌狗血,主产难横生,血上荡心者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补安五脏。3.《本草纲目》:热饮治虚劳吐血,又解射罔毒;点眼,治痘疮入目。4.《医林纂要》:心血含酒饮,治肠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狗血
拼音注音
Gǒu Xiě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狗的血。
性味
①《别录》:"味咸,无毒。"
②《药对》:"温。"
功能主治
治虚劳吐血。疔疮恶肿,瘑疮。
①《别录》:"白狗血,主癫疾发作。乌狗血,主产难横生,血上荡心者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补安五脏。"
③《纲目》:"热饮治虚劳吐血,又解射罔毒;点眼,治痘疮入目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心血合酒饮,治肠痈。"
复方
①治疔疮恶肿:白犬血频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卒得瘑疮,常时生两脚间:白犬血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甜茶
- 粗叶悬钩子
- 铁
- 升药底
- 八目鳗
- 贝齿
- 铁浆
- 铁藤根
- 木苎麻
- 蛇接骨
- 粉防己
- 鸭
- 米百合
- 白鹇
- 大叶凤尾
- 牛蒡
- 千金藤
- 尖叶铁扫帚
- 满天星
- 苏木蓝
- 金背枇杷
- 止痢蒿
- 杉木节
- 米伞花
- 羊肉
- 矮脚苦蒿
- 鸢胆
- 吴萸叶五加
- 滇羌活
- 糙壳菱蟹
- 芸苔
- 黄皮根
- 蠮螉
- 紫金牛根
- 伤寒草
- 鱼藤
- 草乌
- 粉团花
- 粗榧枝叶
- 米面蓊根
- 银边吊兰
- 马蹄叶
- 九管血
- 海南虎皮楠
- 核桃楸果仁
- 金猫头
- 玉蜀黍
- 狼尾巴花
- 爬树龙
- 土千年健
- 长毛风毛菊
- 螲蟷
- 淮通
- 青海鸢尾子
- 重楼
- 海南三七
- 鼠舌草
- 假辣蓼
- 土沉香
- 青藤
- 菱
- 红香藤
- 兰花双叶草
- 聚叶虎耳草
- 烟筒花
- 单面针
- 银粉背蕨
- 蜥蜴
- 滇山茶
- 橙叶
- 粉瘤菌
- 笔罗子
- 地灵根
- 水朝阳根
- 山小橘
- 咳喘木
- 一品红
- 山薄荷
- 乌豆根
- 扁藤叶
- 珊瑚冬青
- 金凤藤
- 黑升麻
- 镰萼虾脊兰
- 小赤麻
- 鹧鸪脂
- 赤小豆花
- 黑龙丝
- 酸浆根
- 波叶紫金牛
- 百齿卫矛
- 革质红菇
- 广防风
- 川莓
- 山橘
- 二叶舞鹤草
- 淡豆豉
- 尖顶羊肚菜
- 鸡冠苗
- 亚香棒虫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