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野卷耳
《中华本草》:田野卷耳
拼音注音
Tián Yě Juǎn ěr
别名
田卷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田野卷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stiumrvenseL.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,洗去泥上,除去根须、残叶,以纸遮蔽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-20cm。植株下部被白色柔毛,上部具腺毛。主根细长,侧根纤细。茎丛生或单生,直立,基部分枝,绿色并常带紫红色。茎下部的叶匙形,长1-1.5cm,宽2-3.5mm,先端钝或急尖,基渐狭,呈柄状;茎上部的叶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1-2cm,宽3-5mm,先端急尖,基部较宽,抱茎;叶两面的腺毛较稀。聚伞状花序,具3-7花或较多;苞片披针形,长3-6mm,宽1-2mm,先端急尖,边缘有时具窄膜质,基部较宽;花梗细,长约为萼片的2-3倍,具较密的腺毛;萼片5,披针形,长5-6mm,先端急尖,边缘膜质,基部较宽,背面密生腺毛;花瓣5,倒卵形,长约为萼片的1.3-1.5倍,先端2裂至1/3,白色;雄蕊10,花丝扁,线形,长约4mm,花药椭圆形,黄色;子房卵圆形,长约1.5mm,花柱5(6),线形,长约2mm。花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0-4200m的云杉疏林下潮湿的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广布于青海省,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亦有分布。
性味
淡;性温
功能主治
滋阴补阳。主阴阳亏虚证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甜瓜花
- 刷把草
- 枫香树根
- 番荔枝叶
- 箭杆风
- 屎咕咕
- 功劳子
- 青木香
- 肿节风
- 马皮
- 喜树皮
- 刺梨根
- 节节草
- 米露
- 狗尾草子
- 桃茎白皮
- 灯心草
- 疏松卷柏
- 光背杜鹃
- 象皮木
- 鹅脚板根
- 照山白
- 大红青菜
- 钩苞大丁草
- 华西小石积
- 土半夏
- 菘菜
- 紫油木叶
- 皂荚叶
- 中华水龙骨
- 深山酢浆草
- 枳椇木汁
- 木竹子油
- 掌裂秋海棠
- 如意草
- 黑乳菇
- 款冬花
- 老君须
- 海金沙
- 挪挪果
- 蓼实
- 冰球子
- 十两叶
- 敦盛草
- 夏至草
- 黄荆子
- 一点红
- 野三七
- 蜣螂
- 金雀花
- 九龙藤
- 葛藟根
- 蛇接骨
- 华山矾根
- 满树星
- 岩檀香
- 野漆树根
- 小红藤
- 猕猴桃藤中汁
- 中华石龙尾
- 铁线草
- 地骷髅
- 地笋
- 刺藦苓草
- 唢呐花
- 回心草
- 龙齿
- 荔枝壳
- 鹈鹕油
- 浮萍
- 草木灰
- 饭团藤
- 狼油
- 树茭瓜果
- 费菜
- 龙骨
- 萆薢
- 肾精子
- 竹叶蕉
- 滴水珠
- 独龙
- 黄颡鱼涎
- 赤胫散
- 木槿根
- 秋子梨
- 狐狸尾
- 铁落
- 百眼藤
- 苦地丁
- 蕨
- 鸡眼草
- 箬蒂
- 越西川木香
- 吐烟花
- 鸡爪草
- 红龙
- 刮筋板
- 风花菜
- 肾经草
- 帽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