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独活
《中华本草》:白独活
拼音注音
Bái Dú Huó
别名
独活、朱噶尔、法洛海、白羌活、藏当归、香白芷、骚独活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白亮独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racleum candicans Wall.ex DC.采收和储藏:4-10月采挖,去其茎地及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白亮独活,多年生草本,高1-1.5m。全株密被白色绒毛或柔毛。根圆柱形,下部分枝,棕黄色,粗大。茎直立,中空,有棱槽,上部多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叶柄长10-15cm,叶片轮廓为宽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15-30cm,一至二回羽状分裂,末回裂片长卵形,长4-7cm,宽2-4.5cm,羽状浅裂,边缘有不整齐锯齿,下面密被灰白色软毛或绒毛;茎上部叶有宽叶鞘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总花梗长15-30cm,有柔毛;总苞片1-3,线形;伞辐24-40,具白色柔毛;小总苞片少数,线形;每小伞形花序有花约25朵,花白色;花瓣二型;萼齿极细小;花柱基短圆锥状。果实倒卵形,长5-8mm,宽4-6mm,侧棱有宽翅,每枝槽中有油管1,长度为分果长度的2/3,合生面油管2,胚乳腹面平直。花期5-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4200m山坡、林下、灌丛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柑内酯(bergapten),独活内酯(heraclenin),独活属醇(heraclenol),异茴芹香豆精(isopimpinellin),花椒毒素(xanthotoxin),软木花椒素(suberosin),欧前胡内酯(imperatorin),8-牛狼醇基补骨脂素(8-geranyloxypsoralen),白芷素(angelicin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。根中还含叔-O-甲基独活属醇(tert-O-methylheraclenol),异独活内酯(isoheraclenin),花椒毒酚(xanthotoxol)和牛防风素(sphondin)。[br]新鲜与成熟的种子中分别含有0.65%、0.82%的挥发油,两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:已酸龙脑酯(bornyl acetate),乙酸戊酯(amyl acetate),戊酸忆酯(hexyl pentanoate),已酸已酯(hexyl caproate),异戊酸正丁酯(n-Bu isovalerate),异丁酸正已酯(n-hexyl isobutyrate),乙酸辛酯(octyl acetate)等。[br]此外,白独活中沿含-O-β葡萄糖基独活属醇(tert-O-βglucosyl heraclenol),补骨脂素(psoralence)和白亮独活素(candicanin)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散风止咳;除湿止痛。主感冒;咳嗽;头痛;牙痛;风湿痹痛;麻风;风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;或沁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接骨
- 北丝石竹
- 蝶毛菌
- 扁竹测
- 革耳
- 貂尾
- 白木耳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鬼点灯
- 白九股牛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隔山撬
- 苍山冷杉
- 栾樨
- 顶头马蓝
- 贵州远志
- 高原鸢尾子
- 白三百棒
- 白矾
- 白云瓜皮
- 浙樟
- 白绿叶果实
- 盾翅藤
- 蛋不老
- 白花油麻藤
- 短柄五加
- 豆瓣香
- 浙贝母
- 钩苞大丁草
- 短萼蜂斗草
- 顶羽菊
- 沼泽念珠藻
- 皱巴坚螺
- 獐肉
- 柏根白皮
- 坠桃草
- 骨碎补毛
- 黑藁本
- 白暨豚
- 变异鳞毛蕨
- 樟梨子
- 猪耳掌
- 掌羽凤尾蕨
- 钝叶草
- 扁轴木
- 棕榈根
- 瘴气藤
- 白花坚荚树
- 高粱米糠
- 中华赛爵床
- 北沙参
- 斑鸠占
- 浙江铃子香
- 黄麻灰
- 豆包菌
- 骨碎补
- 梓菌
- 黑面叶根
- 益母草
- 白桦皮
- 白芥
- 掌叶榕
- 白毛鹿茸草
- 过坛龙
- 浙江过路黄
- 短小蛇根草
- 章鱼
- 黑节草
- 扁蕾
- 短柄忍冬
- 中华剑蕨
- 棕榈皮
- 白花龙胆
- 竹鸡
- 白胶香
- 白脚威灵
- 鬼灯笼根
- 变叶榕
- 梓木
- 白毛夏枯草
- 白粉蕨
- 白毛藤根
- 毡盖木耳
- 盾叶莓
- 扁蒲扇
- 扁樱桃
- 王瓜子
- 中间骨牌蕨
- 张公鱼
- 黄鼠狼
- 白毛草
- 黑鹅脚板
- 骨节草
- 盾叶薯蓣
- 钝叶蔷薇
- 小山稔
- 小杉藻
- 松鼠
- 小柿子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