昆明堵喇
《*辞典》:昆明堵喇
拼音注音
Kūn Mínɡ Dǔ Lā
别名
草乌、黄草乌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大草乌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昆明乌头的块根。秋、冬采挖,去残茎、须根,置沸水中煮4小时,或用石灰水浸7天,清水漂3天,取出晒干。
原形态
草本。块根2枚,长2.5~7厘米。茎绕缠,长达3~4米,疏被反曲的微柔毛或几无毛。叶互生,叶片五角状肾形或三角状卵圆形,长5~10厘米,宽7~10厘米,3全裂或达近基部,中央裂片宽菱形,先端急尖,2裂,2回裂片具疏小裂片和牙齿,上面疏生短伏毛。花序圆锥形,具3~6花;花序轴和花梗密生反曲的淡黄色微柔毛;花梗长2~4厘米;小苞片狭条形;花长2.8~3.4厘米;萼片5,紫蓝色,外面密生微柔毛,上萼片高盔状;花瓣2;心皮5。蓇葖果内缝线开裂,内具种子多数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。
性味
苦辛麻,温,剧毒。
炮制
取乌头用甘草、黑豆的煎汁及生姜汁浸泡至透心,捞出,蒸12小时后,取出,晒干。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除湿止痛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复方
治跌打,风湿,手足厥冷:草乌二至三钱,水煎至不麻嘴后服;或泡酒一斤,日服五毫升及外擦患处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冷草
- 白栎
- 八节毛
- 土玉桂
- 白苏梗
- 野葡萄藤
- 野蘑菇
- 太白参
- 羽裂盾蕨
- 银粉背蕨
- 一把篾
- 百部
- 天牛
- 白茅花
- 野高粱
- 头顶一颗珠
- 大千生
- 焰爵床
- 野决明
- 野核桃仁
- 野猪皮
- 禹余粮
- 野菱根
- 桐木
- 獭胆
- 白叶火草
- 盐肤子
- 白花夏枯草
- 禹白附
- 白花穿心莲
- 羊角棉
- 银背藤
- 白侧耳
- 桤木枝梢
- 捆仙丝
- 散血丹
- 藤杜仲
- 荞麦
- 崩疮药
- 天蓬草
- 银箔
- 白前
- 阴(句黾)
- 甜橙
- 兔儿风
- 八仙草
- 八哥
- 天葵子
- 野菠菜
- 白蔹
- 七叶一把伞
- 白骨走马
- 田唇乌蝇翼
- 白松塔
- 迎红杜鹃
- 八角金盘
- 包谷火焰包
- 土沙参
- 白花草
- 翼核果
- 百味叶
- 白千层叶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土大黄
- 白背叶
- 巴茅果
- 扁竹测
- 天竺黄
- 天鹅毛
- 白蒿花
- 螺厣草
- 野黄皮
- 山茱萸
- 山大刀
- 水百合
- 一把香
- 土香薷
- 羊屎木
- 白叶藤
- 塘虱鱼
- 野塘蒿
- 土木香
- 百味参
- 野樱桃
- 太白韭
- 药绿柴
- 野木耳菜
- 祁州一枝蒿
- 全缘榕
- 台湾牛奶菜
- 土香榧
- 扁蒲扇
- 野槟榔
- 土一枝蒿
- 一年蓬
- 黄瑞木
- 盐匏藤
- 荞麦秸
- 田螺厣
- 硬皮马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