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火球
《中华本草》:野火球
拼音注音
Yé Huǒ Qiú
别名
野车轴草、豆参、也火球、野火萩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Wild Clover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野火球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folium lupinaster L.采收和储藏:秋季割取全草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野火球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有柔毛。根纺锤状,参形,粗壮,红褐色。茎直立,略呈四棱形,有分枝。掌状复叶,互生;小叶片5,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2-4cm,宽0.5-1.2cm,先端尖,边缘具细锯齿,两面具明显叶脉,被微毛,无柄;托叶膜质鞘状,抱茎,具脉纹。头状花序胶生或顶生,花梗短,花球形,多数,淡红色至红紫色;萼钟状,萼齿狭披针形,比萼长2倍,有柔毛;旗瓣椭圆形,基部稍窄,先端钝或圆,冀瓣长圆形,基部具耳及爪,先端稍宽,龙骨瓣短于翼瓣,具短耳和爪,先端常有一小突起;子房椭圆形,花柱长,上部弯曲,柱头小,头状,具柄。荚果长圆形,膨胀,无毛,灰棕色,具短柄。种子近圆形,灰绿色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湿地、滩甸边、林缘、草甸草原、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30-60cm。根多分枝。茎略呈四棱形,表面有细纵纹,质脆,易折断。掌状复叶;托叶膜质,鞘状抱茎。小叶5,多皱缩,卷曲,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2.5-4cm,宽0.5-1.2cm,边缘具细锯齿,两面侧脉隆起,下面中脉有稀疏柔毛,近无柄。有时可见暗红紫色头状花序及线状长圆形荚果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肺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止咳;镇痛;散结。主咳喘;淋巴结核;痔疮;体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取汁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镇静、止咳、止血的功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鹰爪枫
- 鱼狗
- 鹰嘴爪
- 阴香根
- 雅红隆
- 鮧鱼涎
- 野前胡
- 银耳
- 野洋烟根
- 野芫荽
- 鸢根
- 鱼串草
- 野饭豆
- 鸭涎
- 越西川木香
- 野靛
- 野猪蹄
- 银兰
- 鱼肠草
- 鸳鸯
- 野绿麻
- 水杨枝叶
- 银南星
- 野鸦椿
- 野鸡草
- 丢了棒
- 野马蹄草
- 银灰旋花
- 野葡萄根
- 野杜仲果
- 阴地蕨
- 野山茶
- 野鸦椿皮
- 野麦子
- 鸭胆子
- 野颠茄
- 野香茅
- 银叶柳
- 紫绿草
- 鱼草
- 獐骨
- 银木荷皮
- 紫云菜
- 野杜仲
- 甜瓜皮
- 杜根藤
- 桃儿七
- 银线草
- 野芝麻根
- 鸭卵
- 野西瓜苗子
- 野丁香根
- 阳桃叶
- 鸭舌鱼鳖
- 预知子
- 银丝杜仲
- 鱼寄生
- 鼋肉
- 雁脂
- 扶桑根
- 野冬青皮
- 银线草根
- 野梧桐
- 野漆树
- 蓖麻叶
- 野芝麻
- 鲫鱼胆草
- 阴香
- 野猪胆草
- 野苋菜
- 野荞麦
- 野香橼花
- 野厚朴
- 野猪胆
- 野藿香
- 银毛委陵菜
- 野葱
- 野山芝麻
- 鱼翅
- 红酸杆
- 鸭跖草
- 阳桃
- 芭茅
- 鳙鱼头
- 野苦荬菜
- 野樱桃
- 野鸡脑
- 野茶辣
- 条叶猪屎豆
- 猪毛蕨
- 斩龙剑
- 红芋
- 银紫丹参
- 野茄树
- 野灯草
- 樟脑
- 白矾
- 埃蕾
- 樟梨子
- 马柳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