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火球
《中华本草》:野火球
拼音注音
Yé Huǒ Qiú
别名
野车轴草、豆参、也火球、野火萩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Wild Clover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野火球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folium lupinaster L.
采收和储藏:秋季割取全草,除去杂质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folium lupinaster L.
采收和储藏:秋季割取全草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野火球 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有柔毛。根纺锤状,参形,粗壮,红褐色。茎直立,略呈四棱形,有分枝。掌状复叶,互生;小叶片5,叶片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2-4cm,宽0.5-1.2cm,先端尖,边缘具细锯齿,两面具明显叶脉,被微毛,无柄;托叶膜质鞘状,抱茎,具脉纹。头状花序胶生或顶生,花梗短,花球形,多数,淡红色至红紫色;萼钟状,萼齿狭披针形,比萼长2倍,有柔毛;旗瓣椭圆形,基部稍窄,先端钝或圆,冀瓣长圆形,基部具耳及爪,先端稍宽,龙骨瓣短于翼瓣,具短耳和爪,先端常有一小突起;子房椭圆形,花柱长,上部弯曲,柱头小,头状,具柄。荚果长圆形,膨胀,无毛,灰棕色,具短柄。种子近圆形,灰绿色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湿地、滩甸边、林缘、草甸草原、灌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30-60cm。根多分枝。茎略呈四棱形,表面有细纵纹,质脆,易折断。掌状复叶;托叶膜质,鞘状抱茎。小叶5,多皱缩,卷曲,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2.5-4cm,宽0.5-1.2cm,边缘具细锯齿,两面侧脉隆起,下面中脉有稀疏柔毛,近无柄。有时可见暗红紫色头状花序及线状长圆形荚果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肺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止咳;镇痛;散结。主咳喘;淋巴结核;痔疮;体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鲜品取汁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镇静、止咳、止血的功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蒿
- 土马鬃
- 丝瓜根
- 锅铲叶
- 榧螺
- 金纽子
- 管南香
- 虫牙药
- 午香草
- 赤胫散
- 树萝卜
- 商陆叶
- 箭杆风
- 蒙莸
- 红椋子
- 急性子
- 天仙果
- 九节风
- 人参条
- 樟树皮
- 黄荆
- 猕猴桃根
- 红花点地梅
- 白鹇
- 云南双盾木
- 鹌鹑蛋
- 锈毛白枪杆
- 山麻雀
- 塔黄
- 吴茱萸叶
- 牛胆参
- 草苁蓉
- 红酸杆
- 树茭瓜果
- 贴骨散
- 蓝花绿绒蒿
- 向日葵叶
- 松花粉
- 草绣球
- 落葵
- 桧叶
- 百舌鸟
- 黄皮果
- 金线兰
- 蕉芋
- 大叶醉鱼草
- 金钱白花蛇
- 大毛红花
- 布荆
- 钝齿铃子香
- 毛稔
- 马牙七
- 粗皮蛙
- 贯众
- 铧尖草
- 十两叶
- 三品一枝花
- 牛筋草
- 万丈深
- 一点红
- 野冬菊
- 冰球子
- 黑汉条
- 野靛青
- 麦撇花藤
- 四脚蛇
- 费菜
- 大将军
- 蟋蟀
- 帽兰
- 望月砂
- 苍白秤钩风
- 刷把草
- 椿树花
- 草灵脂
- 党参
- 小红藤
- 槐米
- 锯齿草
- 大红袍
- 中华补血草
- 大九股牛
- 华泽兰
- 棕叶七
- 阴香根
- 白垩铁线蕨
- 石豆瓣
- 假酸浆花
- 直立婆婆纳
- 山稔根
- 罗锅底
- 山小橘
- 牡荆子
- 枫香树根
- 四大天王
- 大块瓦
- 透明草
- 饭团藤
- 二仙桃
- 蛤蜊粉